在夏天飲食養生中豆子是特別常見的,豆類是極為優質的食材,營養種類比較齊全,尤其是蛋白質、礦物質的含量可與肉類媲美,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都可以吃。
為什么推薦夏天多吃鮮豆?
鉀含量特別豐富
高溫天容易出現低鉀血癥,表現為渾身沒勁、走路不穩、心慌、厭食、怕熱等,吃些鮮豆有助預防身體缺鉀。
從中醫角度看
高溫天人容易出現脾虛濕盛的情況,表現為無精打采、乏力、沒食欲、大便黏膩、舌苔厚膩等。長夏可以多吃些扁豆,扁豆味甘、性平,有助健脾、益氣、化濕、消暑。
應季而食好過夏!今天借此機會,就給大家推薦幾種暑天必吃又營養的豆子——
Part.1
綠豆:解暑氣、清肝火
中醫認為,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被李時珍譽為“濟世之良谷”。
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B、C,有降血壓作用,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也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
綠豆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利水解毒的作用。蓮子性平味甘澀,能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
Part.2
護心第一豆:毛豆
天熱時人們容易出汗,會流失部分鉀和鈉元素。而每100克毛豆中鉀元素的含量高達478毫克,不僅有利于補充,還能緩解疲勞和體虛,對改善高血壓也有一定的效果。
同時毛豆中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皂甙、植酸等營養物質,可起到控制血糖、預防貧血、保護心腦血管等作用。
注意:毛豆容易引起脹氣,能量是一般葉菜的數倍,胃腸功能較弱、需要減肥的人應少吃。
Part.3
祛濕第一豆:白扁豆
炎夏時節人很容易受到暑濕的侵襲,出現腹瀉、水腫、口苦和胸悶等現象。白扁豆性味平和,能化濕降濁、調和脾胃,清濕氣而不傷脾胃,對夏天暑濕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癥狀有很好療效。
更重要的是,相比性寒的薏米,白扁豆適合多數人食用,尤其是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過要注意白扁豆里的凝集素有毒性,必須經過徹底加熱煮熟后才能食用。
Part.4
蠶豆:益氣健腦
夏天正是蠶豆上市之時,它除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鈣、磷、鉀、B族維生素、胡蘿卜素等營養素,還含有磷脂和膽堿,有一定的增強記憶和健腦作用。
Part.5
大豆:營養全能王
大豆中富含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結構相似,對預防乳腺癌、緩解更年期綜合征有很大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膳食攝入大豆異黃酮較多的人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顯著降低。
專家提醒:建議每人每天要食用1兩左右的的大豆或其制品。我們在燉肉時不妨加點大豆,不但能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還有助于降低油膩感。
以下幾類人不適合吃大豆:
① 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
② 腎結石患者也不宜食用
③ 痛風病人喝豆漿或吃豆制品注意適量
Part.6
黑豆:幫助補腎
黑豆,是所有豆類中最補腎的,被稱為腎豆。
豆子是種子,種子就有生發繁衍的能力,繁衍的能力歸腎管,所以種子類的藥材或者食物都走腎。并且黑豆是黑色的,中醫講黑色入腎,黑色的食物最養腎。然后黑豆又長得像腎,所以黑豆最補腎。
吃鮮豆的2個注意事項
痛風的人
也可以吃
事實是干黃豆嘌呤含量高,鮮的這些豆子嘌呤含量卻不高,比如四季豆的總嘌呤含量僅為23毫克/100克,屬于典型的低嘌呤食物,所以痛風病人也完全可以吃。
吃豆子
要熟透
豆子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攝入體內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引發惡心、嘔吐等胃腸癥狀。
不過,加熱可以破壞皂素、植物血凝素,所以只要將豆子徹底做熟,使其失去原綠色,就可以避免中毒。
適合夏季的豆類藥膳
烏梅三豆飲
材料:烏梅10g,白糖30g,綠豆30g,赤小豆30g,黑豆30g,冰糖適量。
做法:赤小豆、黑豆、綠豆淘洗干凈,與烏梅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至軟爛,放入冰糖煮化即可。
功效:消暑生津利水。
醋泡黑豆
做法:取黑豆適量,洗凈后曬干。炒熟(也可不炒,直接泡醋)晾涼后放入管子中,倒入陳醋,以沒過黑豆為宜,蓋嚴蓋子,放到冰箱中冷藏,一周后即可食用。
注意:黑豆不要放太滿,因為浸泡過程中豆子會膨脹,浸泡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豆子,如果有豆子超過醋,隨時加醋。每天吃一小勺即可。
菇豆冬瓜排骨湯
材料:白扁豆30克,水發香菇50克,冬瓜500克,排骨150克。
做法:
①排骨焯水后撈出備用。
②將水發香菇切塊;冬瓜去皮,切片。
先將白扁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40分鐘。
③放入排骨后高火燉煮半小時,再放入香菇和冬瓜,煮5分鐘后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虛、化脾濕、健脾運。對脾虛濕盛水腫、食少腹瀉患者均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