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河與淮河的歷史交融
userphoto

2023.08.09 天津

關注
?

黃河與淮河的密切交融,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開挖的人工運河鴻溝水系。當時,中華文明走到了重要的轉折點。諸侯國之間以強并弱的步伐大大加快,各國君主在變法改制的同時,采用富國強兵之策,利用密集分布的天然水系以及人工開挖的運河渠網,作為軍事征伐、縱橫聯盟和轉運物資的重要水運工程。

?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魏國兩次動工修建了鴻溝。西自滎陽以下引黃河為水源,向東流經中牟、開封(大梁),南下入潁河通淮河,把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濟水、濮水、渦河、沙河、潁河等主要河道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水運交通體系。通過這一水系,淮河以南,可以連接起吳國的邗溝,同長江連接起來。東北方向,又可沿濟水連接起齊國運河,直抵齊都臨淄。鴻溝水系的開挖,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溝通了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千里水路,通航無阻,呈現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繁盛景象。

?

它不僅適應了當時魏國政治經濟變革圖強的需要,大大加強了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對于戰國時期全局形勢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黃河與淮河密切交融的另一個典型歷史事件,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徐州進行黃河抗洪。

?

宋神宗熙寧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蘇軾40歲,剛到徐州出任知州,便遭遇了一場黃河大洪水。當時,汴水和泗水繞徐州城而過,堤壩年久失修,徐州城墻在洪水連日浸泡和沖擊下,形勢非常危急。面對這種嚴峻形勢,蘇東坡決心以漢代王尊治水為榜樣,誓與徐州共存亡。

?

蘇軾所說的王尊,是西漢時期的東郡太守,當時黃河水大漲,淹沒了瓠子金堤,許多人恐怕大水決口造成滅頂之災,四散逃命。王尊親自率領留下的官吏百姓,一面投沉白馬,祭祀水神河伯,一面住在大堤上的臨時房子里,決心用身體堵住金堤缺口。這時,成千上萬的官吏和百姓爭著磕頭,請求他離開洪水危險之地,而王尊始終不肯離去。直到黃河堤壩被沖毀,官吏百姓全部奔逃,只有王尊依然堅守在大堤上,一直堅持到洪水漸漸退落。為此,官吏百姓贊美王尊勇敢而有節操。

?

與王尊相比,蘇軾組織實施的黃河抗洪,既有勇敢與節操,更有行之有效的防洪措施,他發動五千民工日夜兼程,趕工修復堤壩,疏通河道,開挖溝渠,自己率先垂范,緊張投入修堤施工。徐州城墻就是他的府邸,堤防工地就是他的家園。蘇軾身為知州,身先士卒,指揮若定的抗洪決心,極大地鼓舞了徐州軍民抗洪的決勝信心。滔滔洪水在徐州城墻下,上漲二丈八尺,圍城七十多天,民心不亂,民力不散,彰顯出了強烈的凝聚合力。

?

通過官民同心協力和當地駐軍的大力協助,被洪水圍困兩個多月的徐州城,終于解除危機。在這場同甘共苦的抗洪斗爭中,蘇軾贏得了徐州民眾的衷心擁戴。

當時,蘇軾的弟弟蘇轍寫下一首千言長文《黃樓賦》,由蘇軾書寫,記載了這次徐州黃河抗洪史事,以這次抗洪事件為主題修建的黃樓,也成為徐州的一座著名文化地標。

?

黃河與淮河的全方位交融,當屬距蘇軾徐州抗洪100多年后的黃河第四次大改道。

金明昌五年(1194 年),黃河在今河南省原陽縣境決口改道,由江蘇省清江口云梯關入黃海,直到 1855年黃河銅瓦廂決口改道,黃河全面奪淮長達近700年,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在這期間,黃河與淮河水系密切交織,幾經變化。

?

在宋金時期的83年間,黃河主流奪汴河、泗水。元朝88年間,黃河向南決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擾亂,水災日益頻繁。明朝統治的275年間,為了維持大運河的漕運,盡力避免黃河向北潰決,弘治年間劉大夏治理黃河,采取遏制北流、分流入淮的策略,在黃河北岸修筑太行堤,自河南河段至徐州長一千多里,迫使主流南行。在黃陵崗以下,疏浚賈魯河,分泄一部分黃河水出徐州會泗水,使黃河主流繼續由渦河和潁河入淮。直到明正德三年(1508年)黃河北移三百里,主流由徐州入泗水,黃河向南經渦河、潁河入淮河的水量逐漸減少。

?

萬歷年間,潘季馴治理黃河,采取蓄清、刷黃、濟運的治河方針,大力修筑黃河堤防,束水攻沙,同時修筑高家堰,也就是今天的洪澤湖大堤,迫使淮河水進入黃河協力攻沙。經過這次大規模治理,黃河在一段時間內趨于相對穩定。但此后,由于河床不斷淤高,黃河兩岸決口增多。在萬歷皇帝統治的23年中,黃河決口多達18次,而且每次多處決口,平均幾乎年年決口。

?

清朝時期,黃河奪淮行河共計211年(1644—1855年),黃河水全部經徐州南下奪泗奪淮,災區轉至徐州以下直至入海口,特別是蘇北地區受災十分嚴重。

康熙、乾隆、嘉慶期間,朝廷曾經竭盡全力治理黃、淮、運河,康熙和乾隆也曾多次到徐州、淮陰和洪澤湖大堤巡視,指導治理黃河、淮河和運河。

當時的治河人物,以靳輔為代表,他的治理策略是,導河浚淤,筑堤塞決,蓄清刷黃。靳輔治河22年,雖然成效顯著,但由于黃河河床依舊不斷淤高,黃、淮、運河水位日益抬升,洪澤湖大堤不斷延長、加高、加固。

?

至道光、咸豐時期,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當時的治河總督,像走馬燈一樣,差不多年年更換,仍然于事無補。清咸豐元年(1851年),黃淮同時發生大水,洪澤湖蔣壩大堤決口。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陽(今蘭考)銅瓦廂決口改道,最終結束了黃河長期奪淮的局面。

?

長達近700年的黃河奪淮,洪水泛濫頻繁,致使淮河入海故道被淤廢,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從洪澤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由于黃河奪泗奪淮,泥沙淤塞了淮河干支流,淮河水系被打亂,造成排水不暢。泗水、沂河、沭河洪水無出路,在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駱馬湖。豫東、皖北和魯西南等廣大地區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黃河洪水的襲擾和破壞。

?

在中國歷史上,黃河與淮河在地理維度的復雜交織,既產生過影響深遠的水運之利,也帶來過洪水泛濫和泥沙淤積的千年遺患。在這種恩怨糾葛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黃河與淮河在文化層面交融相長,黃河文化進一步融合擴大,成為中華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淮河治理,為了控制洪水,在上游先后修建了佛子嶺、梅山等30多座大型水庫和2000多座小型水庫。淮河中游進行了河道疏浚整理,開挖了許多新河,大大增強了排洪能力,擴大了灌溉面積。在淮河下游,開辟和擴大入江入海水道。經過70多年堅持不懈治理,淮河舊貌換新顏,發生了深刻變化。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泗水尋蹤
黃河奪淮情況簡介
《天下長河》:黃河有河道,為何會“奪淮入海”?源于宋高宗決堤
【西散原創】沈巖作品 | 一條大河波浪涌
中國南方水系為何多稱“江”?而北方的河流多稱“河”?
“我是淮河的支流”|臨沂的母親河“沂河”,我到底屬于哪門哪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新野县| 尚义县| 墨脱县| 明水县| 兴国县| 上蔡县| 抚顺市| 册亨县| 青冈县| 老河口市| 密云县| 沐川县| 吕梁市| 易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登封市| 观塘区| 呈贡县| 辽源市| 龙南县| 南澳县| 兰州市| 宁国市| 新兴县| 墨玉县| 镶黄旗| 九江市| 丰都县| 麦盖提县| 东光县| 左权县| 龙南县| 和龙市| 上高县| 保靖县| 拉萨市| 阿拉善左旗| 大洼县| 新巴尔虎右旗|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