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成長的姿態
人的成長和植物、動物大不一樣,除了身體發育,還有靈魂修煉,除了智商,還有情商,方方面面,所以人的成長有很大的主觀性,態度能決定你會否長殘。
有的人不想長大,像歌里唱的一樣,卻并不好聽,在社會上被稱作“巨嬰”,也就是只長了身體,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和感悟。
據說,佛陀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當今社會有多少紈绔子弟有唯我獨尊的姿態,卻沒有佛陀的修為。自幼唯我獨尊的姿態會拒絕外界的打磨,這個“巨嬰”群體不愿去忍受成長的拔節之痛。
成熟,需要積極主動的歷練,自找苦吃又甘之如飴,才是應有的態度。
護好內心的核
孩子的世界黑白分明,而成人的社會充滿灰色地帶,這或許是成長的遺憾,卻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初出茅廬,會有很多“少見多怪”,被社會早已默認的慣例嚇得目瞪口呆。《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林震不過是無數個年輕人里的一個。
當富于理想主義精神的年輕人林震,來到當地的組織部門,他對黨的工作者的生活充滿了神圣的憧憬,因而對組織部墨守成規的氛圍產生強烈的不滿,與早已褪去單純的熱情,深諳領導藝術的劉世吾發生尖銳的矛盾沖突。
而如林震一樣的純粹的熱情勢必要遭受“摧殘”,也只有在實際生活與斗爭中,才能真正成長成熟,可成熟并不代表“看透一切”的冷漠。
在現實的打磨里,成長需要不斷去修正原本建立起來的內心世界,由一個自然人不斷社會化,不斷被捶打。有的被消磨了斗志,褪去了年輕的榮光,泯然眾人矣,這或許就是沉默的大多數。
亦有不甘心者,與現實魚死網破,《紅與黑》里那個叫于連的年輕人,作為小業主的兒子,憑著聰明才智躋身上流社會,最后卻在教會的策劃下,飛黃騰達被毀于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臺。
當然也有飽受了歲月的饋贈,磨去了棱角,修煉得如一波古井,外表淡泊寧靜,內心潛藏深沉,靜水流深。
那些舉止溫文爾雅,目光敏銳清澈的人,無一不是護好了內心的核。君子不器,行為處事的變通,無礙內心的忠誠,忠于本心,才無懼時光的湍流。
開始下一站的勇氣
最通俗地講,“活到老,學到老”。人生的真相,不止于贏得成就和榮耀,而是開始下一站的勇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從古至今英雄從不曾有遲暮,肉身的衰老從來沒有削弱他們的斗志,這或許就是生而為人的驕傲。《大象的眼淚》里那個從養老院出逃的九十余歲老先生,因無法忘卻年輕時在馬戲團的跌宕起伏,衰老的身體中還有一顆火熱的期待漂泊的雄心,竟重新踏上馬戲人生。
時光不會倒流,我們在一天天老去,可理想的光芒卻可以因為內心的充盈而更加璀璨。當有一天,你垂垂老矣,老眼昏花,步履蹣跚,你是不是有足夠的勇氣告訴子孫,你的內心,豪情依舊。
什么樣的手機號碼最好,最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