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辟地,山高水長。
遠古黃河,華夏洪曠。
風云變幻,河水猛漲。
濁浪橫流,澇淹田莊。
大禹治水,始今四千。
三過家門,不望兒娘。
查勘水情,平息水患。
疏順導滯,水歸海洋。
九州大地,免受饑寒。
禹王功業(yè),百姓頌傳。
春秋戰(zhàn)國,修筑堤防。
壅防百川,各保一方。
秦皇漢武,統(tǒng)管河江。
興修水利,國富兵強。
賈讓三策,治水有方。
雖未實現(xiàn),可供借鑒。
王景治水,河汴分流。
多立水門,護險河暢。
隋唐開渠,溝通江河。
灌田千頃,漕運物糧。
宋元兩朝,埽工護岸。
疏堵并舉,短暫避險。
明清諸家,各抒主張。
分流除險,民免禍殃。
束水攻沙,付諸實踐。
水不盈壩,堤不被刷。
歷朝歷代,河道變遷。
防洪治河,也曾安瀾。
畢竟封建,水患不斷。
流離失所,百姓不安。
民國期間,外侵內憂。
河政腐敗,決溢頻繁。
北犯冀津,南奪江淮。
縱橫千里,國人憂傷。
人民治黃,譜寫新章。
英雄輩出,群策群防。
黃河安危,事關重大。
化云為首,主持治黃。
黨政領導,征服黃河。
防御洪水,質量保障。
滅鼠滅獾,穴堵漏填。
歲修整險,消除隱患。
加強險工,埽改石壩。
大汛滯洪,排水排沙。
穩(wěn)定河槽,保不出險。
控導主溜,保堤護灘。
修臺避水,廢除民埝。
防洪為主,發(fā)展生產(chǎn)。
千里堤防,加高淤背。
臨黃大堤,銅墻鐵壁。
全國人大,通過規(guī)劃。
三門水庫,蓄水攔沙。
運用前期,庫內淤積。
洞管改建,滯洪放淤。
蓄清排渾,合理運用。
泄洪排沙,徑流發(fā)電。
支流水庫,制約排沙。
水土保持,正本清源。
寬河固堤,灌溉農(nóng)田。
治黃方略,調放排攔。
預籌防御,特大為主。
多方共管,集策納賢。
上攔下排,分滯兩岸。
統(tǒng)一調度,確保汛安。
軍民聯(lián)防,戰(zhàn)勝洪患。
治黃精英,為民安瀾。
野性黃河,性成萬年。
為民造福,難隨人愿。
水少沙多,水缺河斷。
嚴重淤積,地上河懸。
水多沙少,河床游蕩。
洪峰來臨,兩岸緊張。
水沙平衡,反復探研。
不沖不淤,穩(wěn)定河床。
治黃手段,古今佳傳。
百家爭鳴,相得益彰。
世紀新篇,加大投資。
小浪底庫,新時代建。
水文水情,分析再三。
摸清地質,測繪在先。
勘探試驗,論證科研。
優(yōu)化設計,巧闖難關。
中外施工,發(fā)包承建。
質量第一,頌歌盛贊。
減淤供水,河水不斷。
防洪防凌,灌溉發(fā)電。
確保下游,百年無險。
綜合利用,調蓄安瀾。
再固大堤,懸河淤減。
種草植樹,綠化河山。
傳統(tǒng)治黃,河不泛濫。
現(xiàn)代治黃,科學手段。
三條黃河,今日創(chuàng)先。
原型黃河,原型試驗。
開閘放水,巨浪滔天。
急流下泄,剎時天變。
浪雨飄霧,奇景壯觀。
試驗成功,河隨人愿。
九曲黃河,源遠流長。
上中下游,綜合發(fā)展。
源頭美景,招攬?zhí)煜隆?/span>
梯級蓄能,攔河發(fā)電。
寧蒙河套,江南風光。
高峽平湖,魚米之鄉(xiāng)。
南水北調,東中西線。
退耕還林,保護水源。
民眾治河,長期實踐。
根治黃河,精英萬千。
治黃專家,身經(jīng)風險。
調水調沙,長治久安。
堤不決口,河不斷流。
床不抬高,水不污染。
四代領導,心系黃河。
安民興邦,多年夙愿。
上下千年,治黃偉績。
歷代著書,眾目同觀。
中華搖籃,瑰寶錦繁。
大河上下,一目了然。
古今巨變,扼要概全。
華夏建設,統(tǒng)納心田。
遠矚高瞻,神筆揮點。
精施彩繪,盡收眼簾。
億萬神州,宏圖大展。
功超舜禹,業(yè)創(chuàng)萬年。
千秋功業(yè),世代流傳。
《治黃史詩》,用一千個字描述了幾千年治黃歷史,特別是人民治黃以來除害興利的業(yè)績。全文八個字一句,每句一個歷史時期或一個治河方案,或一個因果或一個手段。
古代治黃,用四句描述遠古黃河的狀況,用六句描述了大禹治水后先民們在生活上稍有安寧。
歷代治黃,用二十二句描述自春秋戰(zhàn)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國都有賢達提出治黃方略,雖曾安瀾一時,安瀾一方,但由于政權制度所限仍是決溢頻繁。
人民治黃,《治黃史詩》本著詳今略古的原則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記述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四代領導心系黃河,以王化云為首主持治黃工作,專家付以心血,群策群防,為完成黃河安瀾、安民興邦的多年夙愿而奮斗。
其后用十句提示了歷代的著書,描述了黃委會出版的各種圖、書、畫冊等文獻所記載的圖文,總結了治黃偉業(yè)。
最后一句強調了數(shù)以萬萬的黃河人的豐功偉績,要代代相傳,萬世流芳是我們的心愿。(作者為測繪院退休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