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事人雙方優先協商處理共同財產:
我國《婚姻法》第39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span>離婚時對于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法院支持當事人雙方優先自由協商處理共同財產,只要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法院就應當予以承認。
在當事人雙方協商不成,不能達成協議時,由法院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方法判決。當然法院判決的原則與方法也是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的指導。其指導原則如下:
1、男女平等原則。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span>
男女平等原則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條法律規范中,又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辦案指南。具體而言,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不論其對財產收益貢獻的大小,夫妻雙方均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對共同的債務、負有平等的清償義務,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不受收入多少、不因男女性別而有差異。
2.照顧無過錯方原則。
由一方的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提出婚姻損害賠償。《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2.重婚的;
3.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4.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婚姻法》第二條規定:“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第三十九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跟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由于在多數家庭中,男方一般在家庭經濟收入中起主導地位,從婦女的家務負擔、生理特點上講,離婚后一般婦女在尋找工作和謀生能力上也較男子要弱,因此,在夫妻分割共同財產時,法院對女方應給予一定的照顧。
此外,由于夫妻離婚必定會對其子女今后的生活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為使子女能夠有一個相對好的生活環境,法律考慮到照顧子女的原則,在夫妻分割共同財產時給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的一方適當多分一些財產。同時,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不能列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明確了婚后財產哪些屬于分割的范圍后,按照法律規定的分割原則對婚后財產進行分割,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此,誰家的情況是怎樣的,只有當事人知道。并且,有些夫妻之間還有一些難言之隱,即是鬧上法庭請求分割婚后財產,也會因為一方或雙方隱瞞事實,造成不公。因此,在事情復雜時,可以選擇請求律師的幫助,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