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單衣順母爲親負米鹿乳奉親戲彩娛親賣身葬父爲母埋兒湧泉躍鯉拾椹供親刻木事親懷桔遺親行傭供母扇枕溫衾聞雷泣墓姿蚊飽血臥冰求鯉扼虎救親哭竹生筍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棄官尋母滌親溺器二十四孝故事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孝是封建道德所宣揚的五倫之首、百善之先。“二十四孝”的編者,據說是元代福建延平府尤溪縣的郭居敬。他曾選輯虞舜以下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為每個故事配上一首詩,用來做兒童的啟蒙讀物,“二十四孝”的名稱便是由此而來。二十四孝故事編定成書之后,在我國流傳數百年,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它對舊時代中國人的倫理道德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但是,我們當代人必須認識到:在封建社會,二十四孝故事雖然在表面上是以宣揚孝道的面孔出現,其實質仍然是為鞏固封建統治、忠于封建君主、維護封建宗法秩序而服務,這種孝道所蘊含的“移孝作忠”的封建舊俗,禁錮了人們的頭腦,束縛了人們的手腳,使中華民族形成沉重的愚忠愚孝的積習,這是我們必須予以批判的。但是,批判二十四孝中的封建糟粕,并不等于我們徹底否定了中國傳統的孝與孝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以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為代表的優良習俗,則是我們要繼承并且發揚的,這種傳統美德在今天和今后都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宏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尊老敬老的良好風氣,推動社會進步,這正是本報刊登二十四孝故事圖解的目的所在。
一 虞舜耕田 孝感動天
隊隊耕田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定位,孝感動天心。
【虞】舜,姓姚名重華。父瞽瞍頑,母握登賢而早喪。后母囂,弟象傲,常謀害舜。舜孺慕號泣,如窮人之無所歸。負罪引慝,孝感動天。嘗耕于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帝堯聞之,妻以二女,歷試諸艱,天下大治,因禪焉。
品評: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它,只求可得父母之歡心,故始終不見父母不是處。人倫之變,至舜而極。然能盡愛敬之誠,則至頑如瞍,尚能底豫允若,況頑不如瞍者乎?
白話解釋: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華。他的父親叫瞽瞍,沒有知識,又喜歡妄作妄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很賢德,可是早早就亡過了。他的后母為人不知禮儀,口里不說忠信的言語。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很傲慢。他們常常想了計策,要謀害舜。舜就像孩子般的呼叫哭泣,同窮苦的人沒有歸處一樣。舜以為父親、母親、弟弟這樣對待自己,都是自己侍奉不得法,不能夠得到爹娘弟弟的喜歡,過在自己,不在他們。舜帝這樣的孝順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天。有一次在厲山地方耕田,大象、飛鳥都來幫著他耕耘。堯帝得知了此事,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又屢次用艱難的事情去考驗舜,而舜都能做得非常完美。舜幫助堯帝把天下治理的很太平,堯帝就把皇帝位子禪讓給了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