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八卦取象解讀
 一。八卦取象解讀寫作日記(文/李守力)

八卦取象寫作花時間甚多。剛開始寫了三種稿子,后來合并為一種。一共寫了6天的時間。

題目為“八卦取象”,最終改為:“破譯宇宙人生密碼的金鑰匙——八卦取象”。

本篇心血付出至多。是我25年研究周易與象數(shù)的結晶。寫作時仍然遍查資料,寫作時間約有60個小時。

這次對八卦取象的解讀,有很多我獨創(chuàng)的新解:

1、發(fā)現(xiàn)古人對地震的解釋不僅與震卦相吻合,而且與現(xiàn)代地質(zhì)科學也吻合。

2、八個經(jīng)卦有三個帶有地支符號:震(辰)、巽(巳)、坤(申),而且與地支方位相吻合,此說明地支與方向的對應起源甚早。

3、有三個卦,甲骨文中已透露出信息:離卦、坎卦、兌卦。

4、考古發(fā)現(xiàn)4500年前的離卦符號。

5、H2O水分子與坎卦吻合,CO2二氧化碳分子與離卦吻合。

6、人民幣與日元符號與兌卦符合。

7、【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流動呈一線,一,指中間一個陽爻(生數(shù)一),水凝結為雪花為六瓣(成數(shù)六)。

8、眼睛結構符合離卦。燈頭火焰結構符合離卦。太陽溫度分布規(guī)律符合離卦。

9、日的甲骨文金文,古人對太陽黑子的認識符合離卦(今日剛剛加入)。

10、坎為月,我認為潮汐與月感應。

11、巽為股、為寡發(fā)、為廣顙、為多白眼的解讀是新解。

12、艮為果蓏解讀為新解。

13、對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簡化了古人解讀,一目了然。

14、對“兌為巫”全新破譯,解開了澤、羊、巫聯(lián)系之謎。

15、《史記.封禪書》和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破譯乾卦“為寒為冰”的由來。

還有很多新解,約有20%是新發(fā)現(xiàn)與新發(fā)明。還請大家多提建議!

 

                                                  二, 乾卦解讀寫作日記(文/李守力)

乾卦解讀自2009年12月31日開始,2010年1月3日晚結束,用了4天40個小時的時間。

1、貞字之謎破譯:

自孔子以后的2500年,先儒皆把“貞”解為“正固”。貞節(jié)一詞也源于此。

可是自甲骨文發(fā)現(xiàn)后,貞,貞人在甲骨文頻繁出現(xiàn),卻是占卜,占卜師的意思。貞字甲骨文很像一個鼎的形象,但是鼎的甲骨文另有其象。

筆者推斷:方鼎為祭祀、占卜的禮器,圓鼎則為象征貴族身份的禮器。巫使用的是方鼎,天子、諸侯使用的是圓鼎。

2、“黃帝四面”是千古之謎,到孔子時代人們已經(jīng)不知其所以何。

子貢問孔子:“古者黃帝四面,信乎?”

孔子則從“歷史唯物”的角度作了解答。

但自1959年人面方鼎考古發(fā)現(xiàn)以后,結合我對鼎與貞字的解密,“黃帝四面”之謎終于揭開!

3、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的新解:

因為乾為天為圓(古代祭天的臺子稱圜丘,也是圓形的),所以“用九”即是六條龍首尾相接形成一個整圓,這時候沒有了先后,出現(xiàn)完全平等,一片祥和的景象。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老子《道德經(jīng)》“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源頭。

在《文言傳》里,多處語言與《論語》、《中庸》、《道德經(jīng)》有密切的淵源。孔子對乾卦上九和用九的闡述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九章驚人地相似!

至于為什么孔子解易,儒家與道家思想兼而有之,原因有二:

一、易經(jīng)是儒道之源,易經(jīng)本來就是儒道兼?zhèn)洹?/p>

二、孔子學易是在晚年50歲左右,著《易傳》(《十翼》)應該更晚一些。曾是老子學生的孔子在經(jīng)歷了大半生推廣儒家思想恢復周禮失敗以后,需要在思想境界上繼續(xù)提高自己,以求悟道,儒道合參乃是必然。

4、《文言傳》第一節(jié)有四象四季五行的含義。

5、“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一節(jié)提到本節(ji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大。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古人認識自然與社會的最基本公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即源于此。

本章節(ji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古代帝王稱“九五至尊”和龍,把圣賢稱作“龍象”,都源自于此。

介紹了“西狩獲麟”的歷史故事,以印證本節(jié)。兌卦更新

原來是:

【解讀】孔穎達曰:此一節(jié)廣明兌象。“兌為澤”,取其陰卦之小,地類卑也:”為少女”,兌為少女也;“為巫”,取其口舌之官也;“為門舌”,取西方于五事而言也;“為毀折”,“為附?jīng)Q”,兌西方之卦,取秋物成熟,稿稈之屬,則“毀折”也;果砧之屬,則“附?jīng)Q”也;“其于地也,為剛鹵”,取水澤所停,剛咸鹵也;“為妾”,取少女從姊為娣也。

更新為:

【解讀】兌為少女,兌卦陽多為陰卦(物以稀為貴),陰爻在第三爻,為最后生的女兒,所以為少女。兌上缺,即上邊有缺損,為毀折為附?jīng)Q:兌為西方,主秋季,秸稈之類,易“毀折”;果實之類,則“附?jīng)Q”(果實脫離樹枝)。兌為澤,為巫,為羊,為說,為口舌,注解見《發(fā)揮》。剛鹵是澤的引申,澤干涸處必有鹽堿。妾是少女的引申。

 

                                                            李守力解讀易經(jīng):乾卦

 01乾卦

 

 

 【1.1】乾:元亨利貞。

 【白話】乾卦:創(chuàng)始,通達,適宜,正定。

 【解讀】

 ○“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元,原也,萬物由此創(chuàng)始;亨,通也,生長發(fā)展;利,宜也,收益,和諧;貞,正也,定也,占卜。

 元亨利貞,為乾卦四德,四德法于四象四季春夏秋冬:元,少陽,春季,一年之計在于春;亨,太陽,萬物欣欣向榮亨通無礙;利,從禾從刀,收割莊稼,秋季也;貞,一年之終,冬也,冬季生靈寂靜,如貞人(巫)入于正定也。○乾為天為道為大,為太極,太極即一。止于一,即是合于道,止于一是個“正”字,合于道為正,守護正,是個“定”字,故“大學之道”在于“知止而后有定”。定能生慧,慧即通天,通天即巫(貞人)。“貞”之本義由此明矣!

 正定,貞之體;占卜,貞之用。所以貞既有正定、正固的意義,也同時有占卜的意義。

 

【貞字之謎】甲骨文貞當為方鼎,甲骨文鼎字為圓鼎。《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無味之寶器也”。《說文》只是對圓鼎的詮釋。

 筆者推斷:方鼎為祭祀、占卜的禮器,圓鼎則為象征貴族身份的禮器。巫使用的是方鼎,天子、諸侯使用的是圓鼎。

 

 

 

甲骨文貞字

 

甲骨文鼎字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黃帝四面】

《太平御覽》卷七九引《尸子》曰:

 “子貢問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計而耦,不約而成,此之謂四面也。’”

子貢問孔子:“黃帝四面是否可信?”孔子按照理性原則回答:“黃帝派四個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去治理四方,達到了不討論而意見相合,不協(xié)商就能成功,這是黃帝四面。”

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戰(zhàn)國佚書四種,其中《十六經(jīng)·立命》明確記載著黃帝的奇特面貌:“昔者黃宗(帝)質(zhì)始好信,作自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達自中……是以能為天下宗。”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筆者認為:黃帝是兼王與巫于一身,從巫的古文字甲骨文看,巫象“卍”,“方四面,傅一心”,通達四方之義。

 

 1959年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材出土的商朝后期人面方鼎應該是“黃帝四面”的傳承。這也印證了“貞”即巫祭祀占卜禮器。

 方鼎四足四面四方穩(wěn)定之象與“貞”的正定、正固含義完全吻合。

 【1.2】初九:潛龍勿用。

 【白話】初九:龍潛伏著,不能發(fā)揮作用。

 【解讀】

 ○八經(jīng)卦三爻,上為天,中為人,下為地。而64別卦(重卦)六爻初、二為地,三、四為人,五、上是天。初九處于地下深淵,所以稱“潛龍”,而不能發(fā)揮作用。

 【1.3】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白話】九二:龍出現(xiàn)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

 【解讀】九二為地之上,又得中,所以德才初備,可以面見大人。大人,指有德有位的貴人。

 【1.4】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白話】九三:君子整天勤奮努力,晚上警惕戒懼。雖有危險,但不會有災難。

 【解讀】

 ○君子:三、四位為人,陽爻為君子,所以九三代表君子。

 ○終日乾乾:九三已走完一個乾卦,未來上邊又是一個乾卦,所以說終日乾乾。

 ○九三處于兩乾(天)的中間,兩天之間為夜,故說“夕惕若”。三爻因為離開了中道,故說“厲”,但由于九三君子日夜精進,所以“無咎”。

 【1.5】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白話】九四:龍或躍或潛于淵,不會有災難。

 【解讀】

 ○九四與初九對應,初是潛淵位置,四是即將進入天空的位置,所以說“或躍在淵”。

 ○由于是或躍或潛于淵的試驗,所以“無咎”。

 【1.6】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白話】九五:龍飛翔在天空,適宜會見大人。

 【解讀】

 ○九五是全卦的主爻。五爻是天的位置,又得中位,并且陽爻居剛位,為當位,所以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此與二九都是“利見大人”,二九尚在田野,所以譯作“面見”,九五進入尊貴之位,所以譯作“會見”。

 【1.7】上九:亢龍有悔。

 【白話】上九:龍飛到極高處,則有后悔。

 【解讀】

 ○亢,上也。盛極必衰,所以后悔。

 【1.8】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白話】用九:群龍沒有首領,吉。

 【解讀】

 ○用九:“用九”應該是指全卦都是陽爻,有整體使用之德。

 先賢以為乾卦如果六爻皆變當用此“用九”之辭,若此,奈何64卦唯有乾卦和坤卦有“用”?

 ○“群龍無首”,自古鮮有知其本義者,“用九”指乾卦六爻全體使用,群龍即是六爻。因為乾為天為圓(古代祭天的臺子稱圜丘,也是圓形的),所以“用九”即是六條龍首尾相接形成一個整圓,這時候沒有了先后,出現(xiàn)完全平等,一片祥和的景象。故曰:吉。

 ○筆者認為,此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是老子《道德經(jīng)》“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源頭。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border=0>

 

 【1.9】《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白話】

 偉大呵,乾元!萬物因此才有開始,乾元由此主導整個自然界。云氣流行,雨水布施,眾物周流而各自成形;太陽的光明終而復始地出現(xiàn),六個爻的位置按時序形成,然后按時乘著這六條龍駕御天道。乾道的變化,(使萬物)各自正定其本性與命運,萬物保存聚合并處于最和諧狀態(tài),達到了適宜和貞固。乾卦為首,創(chuàng)生出萬物,普世皆得安寧。

 【解讀】

 ○《彖》即《彖傳》,屬于《易傳》(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門徒解釋卦辭的文字。彖(tuàn),斷也,裁斷之義。

 ○該段文字是解釋乾卦卦辭“元亨利貞”的。第一句說的是“元”,第二句說的是“亨”,第三局說的是“利貞”。最后一句是總結。

 ○第一句說“元”,乾為圓,為元,為萬物的開始,統(tǒng)領整個自然界。

 第二句說“亨”,從天上云雨孕育萬物到空中太陽周而復始普照萬物,六爻時位是古人對萬物運行節(jié)律的數(shù)學歸納,六龍則是象數(shù)歸納,易的誕生表明古圣先賢對自然界規(guī)律有了象數(shù)數(shù)學科學的把握。

 第三句說“利貞”,利,由禾與刀組成,象征秋收。和,從禾。莊稼按照自然法則正其性命。人類按照自然法則正其性命就是和諧。此之謂“貞”,即天人合一。

 最后一句總結乾卦創(chuàng)生自然界萬物,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普世安寧的局面。

 【1.10】《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白話】《象傳》說: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fā)上進。

 【解讀】

 ○《象》即《象傳》,分為《大象》、《小象》。《大象》解釋卦象,附在《彖傳》之后;《小象》解釋爻象,附在爻辭之后。大象、小象文中都用“《象》曰”表示。在乾卦,《大象》與《小象》沒有分列。從坤卦開始,《小象》都附于各爻的爻辭之后。

 ○《大象》的內(nèi)容,一般都是先從上下兩個經(jīng)卦分析卦象的意義,然后擴展到人事。如乾卦,上下為乾,乾為天,為健,所以說“天行健”,后邊即人事“君子以自強不息”。

 【1.11】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白話】

 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能發(fā)揮作用”,因為初九陽爻在全卦底下。

 九二爻辭“龍出現(xiàn)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因為德行可普及社會。

 九三爻辭“君子整天勤奮努力”,因為天周而復始運行。

 九四爻辭“龍或躍或潛于淵”,前進沒有災害。

 九五爻辭“龍飛翔在天空”,因為德行造就已經(jīng)完備。

 上九爻辭“龍飛到極高處,則有后悔”,因為滿盈不能長久。

 用九,全卦整體,天體運行無始無終,循環(huán)無端,因此不可居于首位。

 【解讀】

 ○本段為乾卦《小象傳》,是孔子或其后學解釋乾卦六個爻辭與用九的。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有兩層含義。一是乾卦六個爻六條龍首尾相連,如環(huán)無端。二是六十四卦也是循環(huán)往復,未濟卦雖然排在最后,實際上在乾卦前邊。這就象冬天是最后一個季節(jié),卻在春天前邊一樣。

 【1.12】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白話】

 “元”,創(chuàng)始,是眾善之首;“亨”,亨通,是嘉美的會合;“利”,適宜,是事物得體而中和;“貞”,正固,是事物的根本。君子實踐仁德,足以領導人。嘉美會合足以合乎禮。裁成事物足以合乎義。能貞正固守足以成就事業(yè)。君子能行此四德,所以說:“乾、元、亨、利、貞。”

 【解讀】

 ○《文言傳》是《十翼》之一。是孔子及其后學解說乾坤二卦的文字。只有乾坤二卦有《文言傳》。本段是《文言傳》第一節(jié),解說卦辭,以下分爻解說。

 ○為了讀者能深入理解《文言傳》第一節(jié)的意義,列表如下:

 元  善之長  體仁,足以長人  春,少陽,木,仁 

 亨  嘉之會  嘉會,足以合禮  夏,太陽,火,禮 

 利  義之和  利物,足以和義  秋,少陰,金,義 

 貞  事之干  貞固,足以干事  冬,太陰,水,智 

 元亨利貞四德即四象之德。

 元象少陽春天,果仁發(fā)芽,萬物生長,推展到社會人事,體仁方可領導人。

 亨象太陽夏天,萬物茂盛,欣欣向榮,推展到社會人事,嘉會足以合禮。

 利象少陰秋天,秋、利、和從禾,代表收獲莊稼,利物足以和義。

 貞象太陰冬天,貞,正定,為智,可以把握事物主干,貞固足以干事。

 【1.13】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白話】

 初九爻辭“龍潛伏著,不能發(fā)揮作用”,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人有龍之德行而隱居。其志不為世俗所改變,不急于成就功名;隱退世外而不煩悶;其言行不被世人贊同亦無煩悶;別人樂于接受他就推行,別人有所疑慮他就退避;堅強而不可動搖。這就是潛龍。”

 【解讀】

 ○本文以孔子師生問答的方式,進一步說明乾卦各爻對人生的啟示。這一段與《論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很吻合:人們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懊惱,這難道不是君子嗎?

 【1.14】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白話】九二爻辭說:“龍出現(xiàn)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人有龍德而居正得中,日常說話要守信,日常行為當謹慎。防止邪惡而保持真誠,造福社會但不自夸,德性廣博而化育人。《周易》說:‘龍出現(xiàn)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這是君主之德。”

 【解讀】從這段可看到后來孔子孫子子思著《中庸》的淵源。《中庸》使用的核心詞“中、庸、誠”都在本段出現(xiàn)了。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與老子《道德經(jīng)》“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相吻合:不把自己的德行當?shù)滦校攀巧系掠械拢钦嬲牡虏┒?/p>

 【1.15】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白話】

 九三爻辭說:“君子整天勤奮努力,晚上警惕戒懼。雖有危險,但不會有災難。”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君子增進德行與樹立功業(yè)。做到忠誠信實以此增進德性。修正言辭,樹立誠意,以此累積功業(yè)。知道時勢達到之機就順應其到達,能對事物了知其幾微。知道時局何時終止就順應其終止,能與事物保持適宜狀態(tài)。所以居上位而不驕傲,在下位而不憂愁。所以勤奮進取因其時而戒懼,雖有危厲而無咎。”

 【解讀】

 “知至至之,知終終之”:知道時勢達到之機就順應其到達,知道時局何時終止就順應其終止。這與《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只求就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安心的處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意思很接近。也是老子《道德經(jīng)》“道法自然”的分解。

 至于為什么孔子解易,儒家與道家思想兼而有之,原因有二:

 易經(jīng)是儒道之源,易經(jīng)本來就是儒道兼?zhèn)洹?/p>

 孔子學易是在晚年50歲左右,著《易傳》(《十翼》)應該更晚一些。曾是老子學生的孔子在經(jīng)歷了大半生推廣儒家思想恢復周禮失敗以后,需要在思想境界上繼續(xù)提高自己,以求悟道,儒道合參乃是必然。

 【1.16】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

 【白話】

 九四爻辭說:“龍或躍或潛于淵,無咎。”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上下無常,不是為了邪欲。進退無常,并非是脫離群眾。君子增進德行與樹立功業(yè),想及時完成,故無咎。”

 【解讀】九四處于不安穩(wěn)的位置,其上下進退是在做試飛練習,這是為了盡快增進德行以建功立業(yè)。這說明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首先要經(jīng)歷磨練的道理。

 【1.17】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白話】

 九五爻辭說:“龍飛于天上,適合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相同的聲音相互感應,相同的氣息相互追求,水往濕處流,火往干處燒,云從龍生,風由虎出。圣人興起而萬物矚目。受氣于天的親附上,受氣于地的親附下,則各歸從(自己的)類別。”

 【解讀】

 這一章節(jié)是《易經(jīng)》最有名的段落。文王演周易,以乾卦為核心,乾卦九五爻又為全卦之主爻。本章節(ji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古代帝王稱“九五至尊”和龍,把圣賢稱作“龍象”,都源自于此。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古人認識自然與社會的最基本公理,“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即源于此。天上出現(xiàn)龍,必然對應世間出現(xiàn)大圣人(大人)。麒麟的地位僅次于龍,《說文》:“麒,仁獸也。”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征懷孕時遇一麒麟而生孔子。“西狩獲麟”發(fā)生在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孔子感麟死而憂,于兩年后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與世長辭。孔子死后,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的詩句。

 【1.18】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白話】

 上九爻辭說“龍飛過高有悔。”這是什么意思?

 孔子說:“尊貴而不當位,高高在上失去百姓,賢明之士處下位不能來輔佐,所以只要一行動就產(chǎn)生悔恨。”

 【解讀】

 以上是《文言傳》第二節(jié),完全以人事的進德修業(yè)闡述爻辭的含義。

 【1.19】“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中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白話】“龍潛伏著,不能發(fā)揮作用”,(因)地位卑下;“龍出現(xiàn)在地上”,因時機未成熟;“整天勤奮努力”,開始有所行動;“龍或躍或潛于淵”,自己試驗;“龍飛上天”,居上而治理天下;“龍飛過高而有悔”,是由窮極而造成的災害;《乾》卦全體用九,天下必然大治。

 【解讀】這是《文言傳》第三節(jié),以時與位為重點解說爻辭。

 【1.20】“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現(xiàn)天則。

 【白話】“龍潛伏著,不能發(fā)揮作用”,陽氣潛藏于地下;“龍出現(xiàn)在地上”,天下萬物呈現(xiàn)光明;“整天勤奮努力”,隨從天時的變化而行動;“龍或躍或潛于淵”,乾之道即將出現(xiàn)變革;“龍飛上天”,已位居于天德;“龍飛過高而有悔”,隨天時變化而達到終極;《乾》卦全體用九,是實現(xiàn)天道的法則。

 【解讀】這是《文言傳》第四節(jié),以天道為重點解說爻辭。

 【1.21】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白話】乾“元”,創(chuàng)始而亨通;“利貞”,是物之性情。乾卦的創(chuàng)始作用能以美妙和適宜造福天下,卻不言利物之功,偉大啊!偉大啊乾卦,剛勁強健而中正,可謂純粹精微。六爻按時位發(fā)揮作用,普遍通達于天之性情,就像乘著六條龍,駕御天道。云氣流行,雨水布施,天下和平。

 【解讀】此《文言傳》第五節(jié),再以《彖傳》推衍,歌頌天道的偉大。

 【1.22】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白話】

 君子的行為,是以完成道德修養(yǎng)為目的,表現(xiàn)在日常的行動中。(初九)所說的“潛”,是隱藏而未顯現(xiàn),行動尚未成功,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

 君子學習以積累知識,互相問難以明辨是非,寬宏大量與人相處,以仁愛之心指導行動。《周易》(九二)說“龍出現(xiàn)在地上,適宜面見大人”。此謂君子之德。

 九三處于重重陽剛交接之處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所以“終日勤奮”,因其時而戒惕,雖有危難而“無咎”。

 九四爻處于重重陽剛交接之處而不居中位,上不及天位,下不在地位,中間又不在人的合適位置,所以有“或什么或什么”的,“或”,疑惑,所以“無咎”。

 (九五爻辭)的“大人”,其德性與天地相合,其圣明與日月相合,其施政與四時順序相合,其吉兇與鬼神相合,先于天道行動而與天道不相違背,后于天道行動而順奉天時,既然天都不違背他,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

 (上九爻辭所說)的“亢”,是說只知前進而不知后退,只知生存而不知滅亡,只知獲得而不知喪失。

 (用九)只有圣人能做到啊!知進退存亡之理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能做到啊!

 【解讀】

 以上為《文言傳》第六節(jié),再從倫理的角度闡述六爻與用九的含義。筆者將其分成七個段落。前六個段落是六個爻,最后一段是用九。從孔子這一段的論述可以看出用九是警戒于上九而得出的。在“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前后用了兩次“其唯圣人乎”,表明孔子對用九的無窮贊嘆!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聯(lián)想到老子《道德經(jīng)》第九章:“持之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維持著滿盈,不知很快就要停止了!錘煉得很銳利,那便不可長保!金玉滿堂,沒有能守住的;富貴驕慢,將自取其咎;功成了、名就了,就要趕緊退出舞臺,這才是天之道啊!)——孔子對乾卦上九和用九的闡述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九章驚人地相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守力解讀易經(jīng):坤卦 - 國學之窗
李守力《周易詮釋》:第二次解讀25無妄卦
《每天學一點周易》(三十二)第1乾卦全文通俗解讀
易經(jīng)全文完整版,易經(jīng)原文及白話解釋,周易全書在線閱讀全解
國學論道
易經(jīng)第十二卦天地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门县| 文昌市| 岳普湖县| 方正县| 石棉县| 泰顺县| 苏尼特右旗| 江西省| 香格里拉县| 锡林浩特市| 宣恩县| 岳阳县| 水城县| 枣强县| 日照市| 丹江口市| 防城港市| 桑日县| 中牟县| 蒲城县| 久治县| 阿坝| 容城县| 榆社县| 长子县| 伊春市| 徐汇区| 海淀区| 柳河县| 南丹县| 青川县| 南溪县| 柳州市| 台山市| 东明县| 舞阳县| 延吉市| 卢湾区| 新源县| 昭苏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