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一直在看別人分享的帖子,從來不想去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想。有時候覺得他們都是好好的人才,以及很好的讀書人。而我有的只是一些拙見。但后來想想,是社會中的一員,很多事情看的角度不一樣,寫出的東西及其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剛看完歐陽啟明寫的《河姑》中尋找河姑那一篇小說,讀完之后,在腦海中思考了很久。小說中人物塑造不是很復雜。因為是短篇也不用那么多的人物修飾。只不過,這種簡單之中就感覺像我們平時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某個人。他/她,文化簡單,卻有著一種不服氣,對于傷害過我們的人,引申出來的就是恨。可他們原本就是個很善良的人,但在對于某些人,卻存在永遠在心里上抹不去的恨意,想著去報復。這種恨是好是壞,我們暫且不去評論。那種報復,有2種結果,一種,報復成功;二種,報復失敗。當然我們希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為首先是你傷害了人,人才會去采取行動。只是對于局外人來說,也許會講傷害人的那人是咎由自取。但我們也許不知,報復之人也許在報復之路上也會掙扎。也算偶然今天看微博,發現潘石屹分享的感受,說他奶奶裹過腳,年紀大了走路不穩當,要拄拐杖。那一年村里民兵用繩子牽著她去游街。她回到家,他對她說,等他長大了,他要替你報仇。但奶奶很慈善的對他說,不用。然后說了些類似意思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話。然后他說他會永遠記住這句話。我很是欣賞。所以就想寫這個東西,我們不用有恨,讓我們好好的去學習,挖掘自己。讓未來的自己比現在更好。如果真有那么恨的話,就好好把恨轉化我們一種動力,好好去努力,比現在過的更好。因果會循環,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別讓仇恨的種子蒙蔽了你原本善良的心。世界很美好,好好換個角度看看。
偶爾的隨筆,跟大家分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