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的投稿過程決定著SCI論文發表與否的關鍵。如果在投稿時,時間比較充足,可以考慮向要求比較高的sci期刊投稿。向要求比較高的這類期刊投稿知道結果的時間需要兩個月左右。在直接被拒稿或者送審查后退稿的,作者可能會收到重要的論文修改建議。這類期刊的審稿人大多是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他們的建議將會對你寫的論文修改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寫作者沒有多余的時間,那么在選擇投稿雜志的時候就要更加謹慎。要對自己文章的創新點有清楚的認識,然后從雜志資料庫ISI Web of Knowledge查找和投稿方向相關的雜志。在選擇雜志時可根據雜志的名稱、內容以及年發表量等進行選擇,最重要的是要確切地了解其影響因子。如果想選擇更容易通過的SCI雜志,一個實用的小竅門是查看其近期作者姓名。如果中國作者居多,說明此雜志的通過率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也切忌一稿多投。因為在文章被其中一份雜志接受后,就意味著其他雜志的編輯和審稿人的工作全部白費,使對方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就是以后作者的名譽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被編輯打入黑名單,這樣得不償失。在國外,一稿多投也是受學者廣為詬病的行為。
SCI論文發表過程中,很多時候作者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想要申請撤稿,這時候要注意向期刊的編輯說明撤稿的理由。理由要盡量落在論文內容問題上,比如說論文的論證方法存在問題或者設計本身存在漏洞等等。這樣可以給編輯留下較好的印象,避免此后投的文章被編輯直接打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