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孕的時候給孩子做胎教了么?”
“當然啊,聽音樂陶冶情操啊!”
“你都聽啥啊?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嗎?”
“什么時候開始聽啊?”
黃大夫:一般在懷孕24周左右,胎兒的聽覺功能已經完全建立。他不僅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說話的聲音,而且對外界發出的各種聲音、音樂都會有一定的反應。如聽到外界過響或不舒服的噪音時,胎兒會皺眉、踢腳、顯得煩躁等動作反應;聽到熟悉的母親的聲音或優美的音樂時,會有舒服安靜的吸吮手指、輕輕踢腳等現
孕媽可以從孕24-26周開始讓胎兒聽胎教音樂,每次不超過20分鐘,每天1-2次。可以用手機或播放器等播放音樂,聲音不要調的太高。
孕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音樂胎教~
喜歡唱歌的孕婦可以每天哼唱幾首歌,最好是抒情音樂,也可以是搖籃曲,唱時保持心情愉快,通過歌聲和胸腔的和諧振動,使小寶寶有一種“世界是美好的”感覺,能獲得感情、感覺上的滿足。
喜歡聽音樂的孕媽在每天多次的音樂欣賞中,會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如同進入美妙無比的境界,而這種感受可通過孕婦的神經體液傳導給胎兒。
可反復播送一首固定的樂曲(當胎兒聽到這首樂曲時給予良好胎動反饋的樂曲為佳),使胎兒產生記憶印跡,為出生后的孩子培養音樂愛好,并為開發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基礎。
胎教時不要叨擾胎寶寶的睡眠。胎兒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在長時間的睡眠中,寶寶才能快速成長發育。所以,建議在有胎動的時候開始音樂胎教,邊聽音樂邊撫摸逗玩,是件多么有愛的事。
胎教音樂并不是所有音樂都適合。
媽媽應盡量避免聽吵雜或不當的音樂(胎兒不喜歡聽到高振動頻率的音波),如迪斯科、搖滾樂等太過刺激亢奮的音樂。
此外胎教音樂≠世界名曲。很多準爸媽誤以為胎教音樂就是世界名曲,其實不然。有些名曲并不適合準媽媽聽。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旋律中充滿了強烈的情感掙扎,普通人聽來都會覺得心驚肉跳,更別論孕婦和胎寶寶了。
音樂節奏不要太快,節奏太快的音樂會使胎寶寶緊張。
音樂不要有突然的巨響,因為這樣會造成胎寶寶受到驚嚇,所以,胎教音樂的戲劇性不要太過強烈。
不同的旋律和節奏會帶給胎兒的不一樣的感受和影響。下面推薦幾首胎教樂曲。
·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做個勇敢的寶寶
·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撫平焦躁的心情
·約納森的《杜鵑圓舞曲》——特別適合在早晨睡醒后傾聽
·羅伯特·舒曼的《夢幻曲》——感受清新與自然
·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感受春天早晨的氣息
·貝多芬的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在細膩的樂曲中享受寧靜
·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激情澎湃中感受無限活力
·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媽媽無盡的愛,在樂曲聲中與小寶寶說說話
·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春》——體驗春季盎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