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背后的陰謀與戰爭(圖) (2011-01-18 09:08:55)
“秦晉之好”背后的陰謀與戰爭
文/越楚
晉文公重耳復國圖
公元前676年,晉武公之子姬詭諸繼承君位,史稱晉獻公。
獻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齊桓公之女齊姜,正富青春的齊姜則與當太子的姬詭諸有私情。姬詭諸繼位后,干脆把庶母齊姜娶為夫人,并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來的秦晉政治聯姻中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這便是所謂“秦晉之好”的開端。
在此后二十年間,又有過兩度“秦晉之好”。本文想說的則是在這三度“秦晉之好”背后的陰謀與戰爭。
話說這晉獻公又娶戎人二女,分別生子重耳、夷吾。重耳、夷吾和申生三兄弟,申生居幼,但申生是齊姜所生,故立為太子。
獻公五年(公元前671年),驪戎主送獻公驪姬、少姬姐妹,驪姬尤其美貌,深受獻公寵愛。驪姬生下兒子奚齊,獻公便不顧臣下的反對冊立驪姬為夫人。在之后發生的“驪姬之亂”中,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夷吾潛逃流浪異國他鄉,奚齊成為新任晉太子。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歸天。晉大臣荀息受遺命扶立奚齊為新晉君。晉重臣里克、邳鄭不滿驪姬擅權,希望公子重耳回國繼位,便私下收買武士將幼主奚齊刺死在獻公靈堂上。
驪姬在無奈中立其妹少姬所生之子卓子為新君。但好景不長,在不久的宮變中,里克、邳鄭等在晉宮中摔死僅九歲的卓子,并誅殺荀息、驪姬等。里克暫掌國政后,即派人去請逃亡在外的重耳回國。
重耳不明國內真相,對回國繼位舉棋不定。
那二公子夷吾逃至梁國后,娶梁伯長女并生子姬圉。夷吾聞聽獻公已亡,而里克殺奚齊、卓子等,重耳又不想當國君的消息后,心中竊喜。
夷吾一邊許諾里克做國相并封地百萬畝,一邊請求秦穆公出兵助自己返國繼位,承諾事成后將晉國河西的五座城池劃歸秦國。秦穆公目光遠大,他看重的并非那五座城池,而是感到夷吾無德無能,必定是一昏君,這對秦國東進爭霸中原有利。
于是,秦穆公接夷吾求援信后,即命大將公孫枝率三百輛兵車,護送夷吾返回晉國。
公元前650年,夷吾如愿以償地繼承國君,是為晉惠公。
夷吾即位后,暫留晉都的公孫枝便索要那河西五城,但夷吾卻食言不肯給。之后又聽信讒言逼迫里克自刎,罪名是“殺君亂政”。同時誅殺一批親和秦國與公子重耳的大臣,如邳鄭、七輿大夫等。
秦穆公非常惱怒,揚言伺機報復。
這惠公也是時運不濟,即位后晉國連續幾年遭遇風旱蟲災,莊稼欠收。公元前647年,又遭遇一場特大旱災,境內大片田地幾乎顆粒無收。百姓四處逃荒,國庫吃空,士兵挨餓,怨聲載道。
夷吾實在無奈,便厚著臉皮派大夫慶鄭向秦國乞求購買糧食。
夷吾此前背信棄義,不曾想到秦穆公卻很大度地答應賣糧給晉國解救饑荒。
秦穆公與他的“智囊團”的用意很明確:用糧食收買晉國人心,以圖人心歸秦!
為把這次跨國救災義舉弄得聲勢浩大,秦穆公專發詔命,征集車輛、馬匹、船只,滿載糧食護送至晉國首都。當時,秦國的運糧船隊從秦國雍都到晉國絳都,塞滿河道,綿延數百里。晉國百姓聽說秦穆公送來了糧食,都十分感激。
這次跨國救災行動,史稱“泛舟之役”。
正所謂世事難料,風水輪流轉。第二年秦國渭河流域遭遇罕見大旱災,發生全國性饑荒。而晉國卻風調雨順,莊稼大獲豐收。
秦穆公便遣使臣泠至向晉國借糧救荒。不料夷吾卻幸災樂禍,拒絕賣給秦國糧食。夷吾的寵臣呂飴甥、隙芮等還丟下一句挑釁性的狠話:“要吃晉國糧食,除非秦兵來取。”
面對再度忘恩負義的夷吾,秦穆公決定派兵討伐。他同宰相百里奚親率三軍兵馬攻打晉國。秦軍兵馬雖少,但群情激憤,斗志高昂。晉軍則背著恩將仇報的惡名,軍心渙散。經過三次戰役,晉軍連吃敗仗。
公元前645年秋,秦晉兩軍在韓原決戰。夷吾的“小駟馬”陷入泥潭,便向正好經過的晉將慶鄭求救,慶鄭不愿救這無德之君,竟揚鞭策馬棄之而去。決戰以晉軍大敗而告終,秦軍俘虜了夷吾及家仆等。
秦穆公原本想殺掉夷吾這個小人,但大將公孫枝則勸阻道:不如仍立他為君,讓晉國歸還河西五城,讓晉太子圉在秦國做人質,使秦晉兩國友好相處。秦穆公覺得很有道理,即命將夷吾嚴密看守。
秦穆公夫人穆姬(即伯姬)是夷吾的同父異母姐姐,原本怨恨夷吾。原因是夷吾回晉繼君位時,伯姬曾托付他善待庶母賈君并接回流亡在外的眾公子,結果夷吾對賈君淫亂,又不接回眾公子。但聽說要殺掉這位無德的弟弟,還是于心不忍,便讓人在后花園里壘一高臺,臺下堆積干柴,帶著太子、公子與女兒穿上素衣以自焚脅迫秦穆公釋放夷吾回國。
于是,秦國放夷吾回晉,晉國割讓河西五城,并把太子圉作為人質留在秦國。
秦穆公尋思著讓做人質的晉太子圉回晉做國君,便將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他為妻,還把河東地區的土地歸還晉國。這便是第二次“秦晉之好”,時間是公元前643年。
五年后,太子圉聽說其父病重,生怕被人搶走君位,便私下跟妻子懷嬴商量一同逃回晉國。懷嬴表示:不敢跟太子圉逃走,也不敢向人泄露此事。于是,太子圉便偷偷地逃回晉國。
第二年晉惠公病故,太子圉繼承君位,即晉懷公。晉懷公一上臺,便宣布與秦國斷絕來往,并命令不許跟隨流亡在外的重耳。
秦穆公聞訊后大罵這個忘恩負義的女婿,同時四處尋找晉公子重耳的下落,意欲扶植重耳取而代之。
晉獻公的長公子重耳自四十三歲那年逃亡后,四處漂泊流浪,其間還發生了著名的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此時的重耳正被楚國收容,并成為楚成王的好朋友。
介子推“割股啖君”
很快,秦國大將公孫枝便來迎接重耳入秦,重耳拜別楚王后帶著那一班謀臣跟公孫枝去了秦國。
秦穆公見到重耳后熱情款待,送給重耳五個女子,其中便有太子圉的原妻懷嬴。秦穆公為拉攏重耳,竟讓女兒改嫁給重耳。
于是,穆公之女再嫁年過六旬的重耳,成為后來晉文公的夫人(文嬴)。這便是不足二十年間的第三次“秦晉之好”。
穆公之女先嫁公子圉,再嫁其伯父重耳,在當年似乎并不是件稀奇事兒。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決定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做國君。穆公親率百里奚、公于縶、公孫枝等秦之重臣領四百多兵車,將重耳送到黃河邊后,分一半兵馬送重耳過河,另一半則在對岸接應。
在秦國的幫助下,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這就是晉文公。
之后,重耳誅殺了出逃的晉懷公,粉碎了國內的叛亂,結束了晉國動蕩不安的局面,并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死后不久,秦穆公便伺機打敗已成中原霸主的晉國,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