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招數
李統塘(2004年10月)
1951年因家里窮無錢供我繼續讀書而輟學,雖然當時我已經15歲了,但身材個子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二,無條件去打工做苦力,又因缺少資金無法做大生意,只能做些少本和無本的小生意。在鄉里人的指引下,我找人作擔保到流沙墟的魚行批發塔魚,先賒去賣,等賣完后再向魚行交錢,這就是無本的生意。第一次我只買一塔“紅皂魚”(廣州人叫“紅魚”),上面的幾條寫有紅字,非常新鮮,有二十來斤重,我找一塊石頭作平衡挑到“華市墟”(距流沙墟約五里路)去賣。由于我的魚新鮮,價錢又比其他同行便宜,也有一些人想欺負小孩子,一下子圍攏了十幾人,個個親自動手搶魚,有的貪心的人乘機將魚放進他們隨帶的菜籃的里格,企圖逃避過秤。這種情況下,我實在無辦法應付,這時我只著力看準其中的一個中年婦女,她已將兩條寫有紅字的魚放進她的菜籃里格,手里拿著三條魚等著過秤。個個都叫著過秤,我不慌不忙地說:“大家都別爭,一個個過秤,就先從這位亞嬸開始吧”,大家都同意,這位亞嬸只給我手中的三條魚過秤,我說:“亞嬸,請你把菜籃里格的兩條寫有紅字的魚也拿出來秤,好嗎?”起初她一再堅持說籃里沒有魚,我說:“既然無魚,你就給大家看看也無妨,可能你不覺意放進去忘記了,好嗎?”這時其他的人也都說給大家看看才好,于是這個亞嬸就說我真的忘記了,并把菜籃里格的魚也拿出來過秤。我乘機對其他的顧客說:“大家都應像這位亞嬸一樣,有菜籃里格的都要先打開,好嗎?”于是前后只用了半個多鐘就賣完了整塔魚。當我在盤點時,一直站在我背后看我賣魚的一位同鄉就問我:“亞池,有無虧本?”我盤點后說:“剛好賺了一元五角錢”,同鄉說:“我一直站在你背后暗中看著買魚的人,看不出來你小小年紀這么會做生意”。我說:“今天是第一次出來賣魚,今后還請你多教指我”,并把裝魚的“空魚塔”送給他以作感謝。
雖然賣魚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因被同鄉的顧客賒欠太多,以致無力償還魚行的欠款而歇業。改做賣“花生糖”的小生意,從同鄉的糖鋪老板賒來賣,每包十塊,每包成本九角,每逢二,五,八挑到距家20里路的“云落墟”去賣,每塊賣一角,實賺一分錢。由于我的“花生糖”不但質量好,而且塊頭大又便宜,所以我一擺開檔口就吸引很多顧客圍上來,我每拆開一包糖,馬上就被顧客搶去吃,比我賣魚時的情形還要熱鬧,還要難對付,這些顧客一塊一塊地吃,我根本無法知道哪個顧客吃多少塊,這時我仍然采用老辦法,看準其中一位顧客,心中記下他吃了多少塊,到收錢時,我就說他一共他吃了多少塊,分毫不差,其他的顧客看到我記得這樣清楚,大部分都沒有少給我付錢。每個墟日大概都可以賺三塊多錢。可惜我的好生意觸怒了勢大財粗的另一位制“花生糖”的大老板,他放出聲氣:不準我在當地繼續賣我同鄉老板的“花生糖”,只能賣他糖鋪的“花生糖”,不然就要收拾我。我一個10幾歲的小孩怎能斗得過有錢有勢的大老板,只能乖乖地就范,轉賣他們供應的花生糖,雖然每包有三角錢賺,但因質差,塊頭又薄,很少人光顧,不得不又歇業改經營其他小生意。在一年的時間里,我還穿街過巷挨家挨戶賣過“鹵鴨”、晚上在家鄉門口賣“魚粥”、“水果”、“糖方”,其中做得最長時間的是“賣魚”。
這些小生意雖然沒能讓我發達,但卻讓我懂得人生的艱辛,為我立志從讀書找出路奠定思想基礎,第二年(1952年)我又去讀書,插班讀初中二年級下學期,直至初中三年級上學期提前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