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轄縣,位于自治區東部大瑤山之東,東經110°19’-110°45’,北緯23°52’-24°23’,東鄰昭平,西連金秀,南毗平南、藤縣,北接荔浦??h城蒙山鎮陸路距首府南寧市460公里,北上距桂林市146公里,南距梧州市186公里,西距柳州市186公里,東距賀州市180公里,國道321線貫穿縣境南北6個鄉鎮。
是中國近代農民革命所建政權──太平天國開國之地,通過中國老年學學會專家組評審,正式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建制沿革
蒙山古為百越地,漢屬荔浦縣。蒙山在南朝梁陳(502-589年)時期置縣,即金安(今蒙山縣陳塘鎮金相村)、蒙(今蒙山縣治東扣里蒙山下,唐代蒙州亦建于此)。
城市風景
隋開皇十年(590年)分荔浦縣置隋化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立山縣,觀八年改置蒙州,因州東有蒙山,山下有蒙水,居民多蒙姓,故名蒙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改蒙州屬嶺南西道--桂管。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蒙州,領純義等3縣。永貞元年(805年)避憲宗皇帝諱,改純義為正義。
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正義縣為蒙山縣。熙寧五年(1072年)廢蒙州,以東區、蒙山兩縣并入立山縣,隸昭州。元朝屬平樂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廢立山縣為立山鄉,屬荔浦縣。成化十三年(1477年)復置永安川取永久安寧之義),屬桂林府。并開始編村設里。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為長官司,五年復為永安州,屬平樂府。萬歷年間(1573-1620年),永安州設3里。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分5里。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轄5里326村街70堡。
民國元年(1912年),永安州改為永安縣。3年,因國內有3個地方同名,故復稱蒙山縣至今。先屬桂林道,后屬平樂區。14年,撤里設區,全縣轄5個區。
解放后,蒙山縣屬平樂專區。1958年7月,平樂專區撤銷,復設梧州專區,蒙山縣改屬梧州專區,即今梧州地區。1997年4月,屬梧州市。
旅游景點
太平天國開國封王地,位于縣城永安大橋東側,是太平天國革命重
風光要遺址,今辟為文化公園。內有永安州古城墻、武廟、玉蘭古樹、窨井土坑、太平天國詔旨令碑廊、太平天國文物陳列館。城外還有東西炮臺、南王馮云山指揮所舊址,均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鰲山寶塔,蒙山人舊稱'文筆',位于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于山頂,山似巨鰲,故名。主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嘉慶年間(1796-1820年)續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六角形,紅磚鋼筋水泥結構,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回蕩,香火不斷。
永安古榕,位于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成一體,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相傳為宋代所植。最大的那棵,樹圍數十抱,三棵大榕,盤根錯節。古榕西側,有一潭池。
永安古榕
龍潭瀑布,位于縣城北去4公里處的石龍沖內,歷來為蒙山八景之一。石龍沖縱深10余公里,龍潭位于沖內腹部,寬約半畝。穿過茂林深處,忽然山開曠望,一匹白練從天而降?!队腊仓葜尽酚性娰潎@此景日:'瀑布漏漏瀉玉聲,高懸匹練漾空明。何時結室龍潭釁,當看匡廬省遠行。'
茶山湖,茶山湖指的是距縣城北面4公里處的茶山水庫。1975年,始建茶山水庫,壩高62米,長200米,有效庫容為6300萬立方米,水庫全長14公里,把瑤山林區雨水集儲起來,2000年新辟為旅游景點。
西炮臺公園,位于蒙山縣城西半華里的團冠嶺上,原是太平天國起義軍首領--西王蕭朝貴鎮守的西炮臺遺址,2002年建成,占地71。36畝。公園山頂正中是烈士陵園,北邊依山建起兩堵半圓形的城墻,拱衛著兩尊巨炮,公園東西兩面的碑廊,銘刻著蒙山縣歷代名人和影響深遠的事件。
,始建于清嘉慶六年(1801年),后幾度重修。當年因穿越縣城的湄江兩岸多長壽老人,故湄江縣城段又稱長壽江,橫跨在長壽江上的這座橋就稱為長壽橋。此橋最新重修于2002年3月,全橋以綠色為基調,極具古色古香。橋的兩端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和全國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分別書寫的'長壽橋'名,橋的東端有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寫的橋聯。
其余景點還有循江晚唱、玉夢勝景、龍家天塹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