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的相關程序復雜,涉及環節、部門多,很多消費者對商品房市場的相關政策、法規及專業知識不夠了解,更缺乏購買商品房的實際經驗。購房不是買菜,須慎而行之。
須知一:熟悉購房流程。 了解購房整體流程操作是每個購房者必須具備的購房知識。正確的購房操作可避免誤入陷阱。簡而言之,可將購房流程分為五大部分:制定購房計劃—選定理想房源—洽談—簽約—房屋過戶交接。
須知二:購房所涉及的相關法規術語。 了解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各房地產術語,地產界常見用語,如贖樓、現樓、收樓等以方便買賣過程中雙方溝通。須清楚了解二手房購房交易過程涉及到各種法規政策以及稅費的產生。
須知三:產權。 房屋買賣前,驗證產權證是買房人一般都不會忽略的環節,但產權證的真實性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考慮的。最直接、有效的防范方法,是到房地產產權登記部門進行查詢,核實產權的真實性。
須知四:出賣人具有合法處分權。
這是保證“二手房”買賣行為合法有效的基本條件,否則可能導致買賣合同無效,這是二手房買賣中常見的“陷阱”。要想避開這個陷阱,買房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出賣人必須是產權證上登記的產權人;如果房屋有多個共有人需要全體共有人共同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如果出賣人為已婚,買賣行為需要取得其配偶的確認,購買二手公有住房,應取得共同居住人同意。
須知五:預告登記。 在簽訂買賣合同后,如果賣房人又將該房屋賣給他人,并且辦理了過戶手續,致使先前的買賣合同無法履行,“預告登記”是避免這一陷阱的有效手段,但買房人要注意,必須在預告登記后三個月內去辦理申請產權變更登記,超過三個月未申請的,預告登記失效。
須知六:具備交付條件后再交付房款。 購買的房屋正由出賣人或承租人居住的情況下,在買房人付款后,如果房屋居住人拒不交付房屋,買房人仍會無房可住。為避免這一陷阱,在購買這類房屋時,買房人應在房屋騰空,具備交付條件后再交付房款并在付款后立即接收房屋。
須知七:產權證。 一些沒有辦理產權證的房屋,是因為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如開發商欠繳政府費用、設計變更未經批準),可能在長時間內無法取得產權證。如購買此類房屋,先要把未辦理產權證的原因弄清楚,對未來風險有充分預期,再決定是否購買。
須知八:警惕被抵押、被法院查封的房屋。 如果房屋存在被抵押、被法院查封情況等產權受限制的情況存在,買房人在購買房屋后,將無法順利取得所有權,甚至可能造成經濟損失。買房人應事先到房地產管理部門進行查詢,如存在上述情況,不要購買。
須知九:警惕虛假信息和承諾。 為賣出房屋,賣房人經常會向買房人提供虛假信息 和承諾,但有些內容并未寫進合同中。事后,當買房人發現問題時,有苦難言。為避免這個“陷 阱”,買房人應就關心的問題詢問賣房人后,盡可能去核實情況的真實性,同時要求將這 些內容寫進合同里。
須知十:檢查欠費。 原房主如果欠繳暖氣、水、電、有線電視等費用,會導致買房人無法正常使用這些附屬設施。購房者應進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