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聶新鑫
圖為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千姿百態絢麗無比的胡楊林。 (阿拉善盟紀委監委供圖)
秋色深深,此時正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最美的季節。然而,新冠疫情的蔓延比風景更牽動人心,讓額濟納這個邊境小城聚焦在人們的視野。
每年十月,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到額濟納,大多是為了共赴一場深秋的胡楊林之約。如今,疫情阻擋了人們欣賞絢爛秋色的腳步,胡楊林中喧囂的人聲不再,仿佛已經一夜“入冬”。額濟納旗所有居民足不出戶、居家抗疫,有近萬名游客滯留于此,這個總人口僅3萬余人、內蒙古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旗,正在為防控疫情全力而戰。盡管當地物資保障相對充裕,但許多群眾仍傾囊相助,有的捐出米面糧油,為滯留游客做饅頭、油餅,有的捐出牛羊肉,甚至還有牧民直接捐出一頭駱駝。一位全家滯留的游客在網上說道:“如果你此時正在阿拉善,愿你如胡楊般堅強,積極應對疫情?!?/p>
胡楊,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樹種,具有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能力,可以頑強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稘h書·西域傳上·鄯善國》記載“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焙?,就是胡楊的別名。在我國新疆庫車和甘肅敦煌都曾發現胡楊的化石,證明胡楊6000多萬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有著悠久的歷史。胡楊樹剛冒出幼芽,就能在極其炎熱干旱的環境中拼命扎根,根系向下數十米,樹干能長到30多米高。胡楊樹齡可達200年,當開始老化時,它會逐漸自行斷脫樹頂的枝杈和樹干,最后降低到三四米高,依然枝繁葉茂,直到枯干老死,仍舊站立不倒。“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楊,一億年的歷史”。
“君不見額琳之北古道旁,胡桐萬樹連天長”。一棵棵胡楊扎根在祖國的邊疆,在新疆南部、在柴達木盆地西部、在河西走廊等地,它們守護著邊疆人民,抵御著邊關風沙。在久長的歲月里,邊疆人民與大漠胡楊結下了深情,維吾爾語稱胡楊為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人們贊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胡楊的生命力中蘊含著“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敢于斗爭、甘于奉獻”的精神。胡楊在最惡劣、最艱苦的地方勇敢地與命運、與自然抗爭,再難再苦摧不垮,越是艱苦越茂盛。千百年來,這種精神已深深融入民族精神,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戍邊衛國、建設荒原,百折不撓、勇毅堅貞,戰風霜斗災害抗疫情,對困難不低頭、不認輸,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才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中華文明綿延不斷。
“愿你如胡楊般堅強”,既有禮贊胡楊的浪漫情懷,又有著直面疫情的勇氣樂觀,道出了額濟納人民和滯留游客互相鼓舞互相扶持的心聲。眼下不少人正以實際行動投身抗擊疫情的一線,還有更多的人為保障疫情防控揮汗出力,如胡楊般堅強,我們必定能取得阻擊疫情的勝利。凜冬過后,疫情消散,額濟納的美麗胡楊,依然屹立沙海、相守相依,等待著人們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