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保恒安擁有多學科醫療專家團隊,針對各個健康主題,組織各相應學科專家從醫學權威專業角度來宣教健康,正確引導大眾科學認識健康、重視健康、提升健康質量。給您一個科學的健康方向,并保持健康!
本期首保專家
有人說,生命是一種死亡率為百分之百的“兩性傳播疾病”,從生(birth)到死(death)就是人生(life)。
那么醫學能做什么呢?醫學能做的只是減少疾病負擔,推遲衰老與死亡,提高生存質量,正所謂治得了病,救不了命。
作為醫學的主體醫生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美國的特魯多醫生在自己墓志銘上刻到“有時能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了解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往還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可以理解為發生在心臟和血管(動脈、靜脈)的疾病,包括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法魯氏四聯癥等,和后天獲得性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腦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內膜炎等。高血壓、高脂血癥和糖尿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心衰是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各種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嚴重或者終末階段。
發生在動脈系統,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現在統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血管、腦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我們查體頸動脈超聲發現的斑塊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冠狀動脈CT發現血管堵了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造成的,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的罪魁禍首也是動脈粥樣硬化。
危險因素導致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管事件,甚至發生血管性死亡,這一切讓你的人生軌跡從此暗淡,甚至畫上休止符。
動脈粥樣硬化是數十年的病變過程,斑塊破裂是瞬間的,血栓形成只需要數十秒鐘,但導致的后果非常嚴重,是致死和致殘的血管事件。
在全世界范圍內,心血管疾病或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是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殘原因,其次才是惡性腫瘤。其中心肌梗死是第一位的致死原因,而腦梗死是第一位的致殘原因,不但包括肢體殘疾,還包括心理殘疾。我國腦梗死是頭號致死和致殘原因,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痛苦,還給家庭與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不可改變或者逆轉,如遺傳、年齡和男性,另一類可以改變和處理,如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運動少和肥胖等。
我們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競爭壓力不斷增加,于是乎出現了兩大綜合征,這就是胡吃亂喝導致的代謝綜合征和胡思亂想導致的神經衰弱綜合征,前者導致身體不健康,后者導致心理不健康。
在超重/肥胖基礎之上,具備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紊亂、高尿酸等其中兩項其他危險因素,就可以診斷為代謝綜合征,其中肥胖可以說是萬病之源。
肥胖不但增加身體各器官負擔,降低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肥胖往往與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紊亂共存,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直接相關;肥胖還增加某些惡性腫瘤發生率;麻醉和手術會帶來不少的額外麻煩與風險;肥胖低通氣綜合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肥胖增加關節負擔和發生關節病;對于男孩兒還會出現性發育障礙,女孩兒不但影響美觀,還會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現就業歧視、擇偶困難,甚至出現不孕、不育等問題;近年來發現,伴隨代謝綜合征,心臟擴大和心衰的發生率也會增加;肥胖也是靜脈血栓栓塞的危險因素之一。
超重或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吃飯時,血糖最高的時候,胰島素的分泌水平卻相對不足,糖耐量異常,等到下次進食前胰島素才大量分泌,此時又會出現低血糖,伴饑餓感、心慌、出汗等。飯前饑餓感和出汗往往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現。
越吃越胖,越胖越餓,越餓越吃,越吃越胖,如此惡性循環,最終糖尿病就會找上門來。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對于心血管疾病應層層設防:首先通過生活方式改良等措施防止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危險因素的出現;通過控制危險因素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了病變要防止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一旦發生了事件,除了積極治療和康復以外,最為重要的是有效的二級預防,防止再發生類似心血管事件,防止發生心血管死亡。
(一)一級預防
防危險因素、防病變、防第一次事件稱為一級預防。
心血管疾病預防應從娃娃抓起,從健康的生活方式著手,及早發現和有效控制各種相關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等,對于高危患者應適時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預防,目標是防止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有觀察顯示,通過將血膽固醇降低10%,可以減少冠心病發病率20%-35%;控制好血壓,可以使得腦卒中發生率降低接近42%-50%,冠心病發生率降低16%-20%;戒煙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率50%-70%;體重指數>25與<25比較,冠心病發病率增加35%-55%;堅持適當適量的體力活動,可以減少冠心病發病率35%-55%。
(二)二級預防
有了疾病防事件,有了事件防死亡和減少損失,發生了一次血管事件后通過有效的二級預防,防止再發生血管事件,防止發生血管性死亡,這就是二級預防。再發血管事件往往是致命一擊。
動脈粥樣硬化伴隨人的長大和成長而發生,或早或晚,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檢測到斑塊,檢測到血管內膜增厚,檢測到血管變硬和彈性下降,甚至血管狹窄,甚至血管閉塞。病變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斑塊破裂,斑塊破裂了就會長血栓,就會導致器官嚴重缺血和壞死等事件,就可能導致血管性死亡。他汀不單是調節血脂的藥物,還是最為重要的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可以穩定斑塊、預防斑塊破裂和抑制斑塊的進展,而阿司匹林等抗血栓藥物的作用是避免在斑塊破裂的基礎之上形成血栓和導致血管事件,阿司匹林加他汀給心腦血管加了雙重保險。
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是一種全身性病變,不但需要全方位的干預策略,還需要全程設防。只有綜合治理,常抓不懈,才能保證長治久安;應打防結合,但“嚴打(治療)”不如嚴防,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未然。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我們自己能做什么?
前面我們講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健康;講到醫學能實現的,醫生能夠做的,那么我們自己能做什么呢?
應該清楚,每一個人對于自己的健康都是第一責任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首先就是改良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飲食篇
飲食應以總量控制為主,同時進行結構調整。所謂總量控制就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取,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先喝湯后吃飯,八成飽,不加餐。所謂結構調整,就是不要太甜,不要太咸,不要太油膩。簡單講,飲食應適量、均衡和按需。
比如高血壓患者應限鹽,北方人日攝鹽12g以上,而合適的攝入量為5-6g/日,只要將食鹽減半即可。葷素搭配,不要偏食,什么多了都有問題,光吃所謂的健康食品也會導致健康問題,不是營養不均衡,就是營養不良;肥胖往往是能量(熱量)過剩和營養不良的混合產物。對于大多數人,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吃,適量就好。
如今,煙酒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嗎?酒精加煙草是致命混合物。二手煙危害更大,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尤其不要在女性和兒童面前吸煙。這不單是一個人的修養問題,更是在施放毒氣,害人害己。
(二)運動篇
對于年輕人,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持之以恒;但對于年老體弱多病者,應適度活動,甚至適可而止。運動前要選擇好天氣與時機,要充分預熱(準備活動)。對于老年人、體弱多病者,運動中微汗即可,不感明顯胸悶和胸痛,不感明顯呼吸費力,不要汗流浹背;年輕體健者應選擇和從事自己喜歡、擅長或者適合自己的運動,包括某些競技性的活動,但不要逞能,以避免運動意外;應盡量避免急慢性運動創傷和損傷;活動后應沒有明顯的疲勞感,不影響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三)休息篇
最好的主動休息方式是運動,最好的被動休息方式是睡眠,哪怕短暫的午睡對于一下午的工作和學習都會非常有利,上了車船飛機盡可能睡會兒。對于失眠者,尤其焦慮引起的失眠,應該放松心情,腦子少活動,身體多活動;忘情、忘我的運動或者娛樂就像是“除顫“一樣,讓我們身心釋放,讓我們的工作生活狀態重新回到正常的秩序和軌道上來。
(四)享受生活
事業與家庭是人生兩大支柱,我們所有的努力不只是為了生存,每個人也都在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
對退休后的老人來講,心態調整最為重要,慢慢變老要慢慢接受,身體方面的問題與不適很多都是因為老了。學會享受生活,從中獲取幸福與快樂。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感受,這取決于我們的心態。
筆者認為,退休也有退休的福分,有條件和時間做許多自己以前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生活,實現夢想,但這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首先身體健康,你能做,其次是心理健康,你能從中享受,再就是兒女安排好了,不給你添堵。
人要有愛好,有事情做,尤其在退休之后,旅行、音樂、唱歌、書法、繪畫和攝影等都不錯,但做個志愿者或者社區服務者,熱心公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幫助兒女撫養后代也是每個長輩義不容辭的責任。狗狗不僅僅是寵物,是人類的伙伴,忠實的朋友,養只小狗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好選擇。
人更應該有愛心,愛你的親人,你周圍的人,你碰到的任何人,愛是一種修行,一種高尚的情操,但其實愛也很容易,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間就能體現你的愛心。愛己愛人,在愛與被愛中你的心靈得到升華,心理得到平衡。
(五)積極心態
人的歸宿都只有一個,何必再去擔心結果,因為結果已定。碰到不少病友,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個,那就是盯著自己的這點病癥不放,除了“享受”疾病過程,什么興趣都沒有,就為活著了。還有的朋友每天怕得病,怕得絕癥,怕自己突然死了,正所謂睡覺怕地震,走路怕摔到、車撞,坐飛機怕掉下來,每天惶惶不可終日,這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啊?還有的朋友不多想著為別人做點什么,不想著好的事情和好的方面,各種很,各種放不下,每天苦大仇深的,見了醫生就“痛說革命家史”。
我經常對患病的老年朋友說的一句話是:“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你高興與不高興這一天都過去了,那你為什么不高興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