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實驗小學的“活力教育”
我們一行來到山西省實驗小學的時候是下午兩點,正值師生午休。校門的門柱貌似一支巨大的彩筆,靜靜地豎立,把彩繪的想象無限地指向藍天。校園內柳絮飄飛,悄然落在我們的頭上、肩上……在靜靜觀賞一樓展示廳的展板時,知道了這所山西省老牌名校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實施著“活力教育”——
山西省實驗小學又名太原市新道街小學,始建于1936年,原名為克難小學,解放后稱太原市第三完小,1956年更名為新道街小學,1989年命名為山西省實驗小學。學校現占地面積1.1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人數3290余名,教職工人數180余名。學校是全國德育實驗基地,山西省優秀示范小學,山西省首批德育示范校,山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基地學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山西省體育傳統項目(乒乓球)訓練點校。
一、“活力教育”的提出
“活力教育”是什么?活力教育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教育。這種教育能使教師智慧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能使學生潛能最大限度地得到開發。它的內涵在于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心每個孩子,促進每個孩子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因為這種教育符合人性本身、符合兒童的成長規律,是為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基的教育,是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實施“六大活力” 策略
活力思想使“實驗人”迸發出教育智慧,活力思想使“實小”充滿勃勃生機。學校精心構建出六大特色項目:活力課堂、活力教研、活力作業、活力體育、活力藝術、活力環境。并以十大“百人團隊”為載體,立足孩子發展需要,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一) “活力教研”
1、激發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自覺性
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積極探索,打造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專業根底扎實,勇于創新而又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教師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的標準要求自己,朝著“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方向努力,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研究,真誠熱情地幫助身邊的人,服務關愛班上每一個孩子。如今,優質的師資力量成為實驗小學品牌之一,目前,學校有特級教師1名,中學高級教師1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21名,省、市級教學能手57名,區級教學能手110名,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占到全校教師總數70%以上。
可以說,有了這樣一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2、實施改善教研活動的模式
為讓校本研修更好地為教學實際服務,學校成立了學科教研大組,在教研活動時以學科組、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每月第一周為大學科活動,其余三次為教研組活動。教研活動主要圍繞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探討,學習名師優質課,全力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日常教研做到有安排、有計劃、有措施,在“研”字上做文章,讓教研工作落到實處,做到一研一得。經過長時間的孜孜探求,教師的活力也源源不斷地積蓄下來,為實施高效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實施梯隊戰略
學校根據每位教師實際,按照教師成長的過程把他們分為三個梯隊:理論研究型,榜樣示范型,奮發向上型。每位老師在科研專家指導組的幫助下,結合學校三年規劃,制定出了個人三年成長規劃。這種遞進式的規劃不斷督促著教師追求更高目標,時刻激勵他們前進的腳步。“梯隊”模式使不同層面的老師在業務、師德等方面得到提升,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 “活力課堂”
“活力課堂”是“思維的活躍”“形式的活躍”“生成的活躍”,同時拒絕“零”起點。
1、構建“三三三模式”課堂教學模式
“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是2012年教學工作的又一舉措,來源于課堂,來源于對教師實踐的總結和提煉。
“三”個活力生長點,即活力課前、活力課中、活力課后。
“三”個活力發展線,即自主學習、互助學習、拓展學習。
“三”個活力建構面,即學生質疑、教師指疑、積累解疑;分享探究、點撥深化、建構延伸;興趣探索、溫故探新、提升待新。
由點、線、面三個活力要素構成的活力課堂,旨在培養學生個體具有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精神面貌,活潑、健康、自信、快樂、善群、有力量、有膽魄、保持童真、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富有個性、敢于夢想等品質。“活力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學習、完善自我的機會;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給予學生更多合作交流、發展自我的機會,從而真正激發孩子身上的“生命活力”。
(三) “活力作業”
怎樣的作業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熱情和自覺性?課堂以外是否也能讓學生具有主動性?成為學校教師努力研究、不斷創新的突破點。
學校骨干教師參與的作業設計團隊,編撰了一到六年級語、數作業——《小荷苑》。作業設計的原則是:1、不搞“一刀切”,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差異。2、要更加注重趣味性。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趣味性的作業更能激發學生對事物的探究精神。3、力爭讓每一次的作業都成為學生的生長點,讓每一次的作業都能使每個學生有所獲得。4、內容緊扣教材,但適度拓展延伸。最終達到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作業,智慧得到啟迪,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負擔減下來,還他們幸福快樂的童年。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活力作業”受到了學生、老師、家長的一致贊同。
(四) “活力環境”
學校在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選擇豐富、鮮明的色彩,以學生學習與生活為主要內容,讓色彩舞動學生的生命活力,讓學校煥發勃勃生機。“每一處風景會說話”,是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樓層文化的建設從“孩子的身邊放眼世界”,通過富有教育意義的圖片呈現,明晰易懂的文字詮釋,使文化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如:每個樓層有鮮明的主題,由校園、家鄉、中國放眼到世界,涵蓋萬千;電梯間的“先賢寄語”,可讓低、中、高不同學段的學生知曉先賢生平及其代表性勸世寄語。樓層文化主題將科技、人文、環保等內容躍然于校園的每個角落,增強了教育活力,圖書角、電視臺、校園廣播站、宣傳欄等與之輝映,構成靈動的育人氛圍。
在這里,我也看到了類似我們春芽實驗學校的“校園明星墻”,在這里叫“校園,我成長的搖籃”主題的“校園小明星”,他們中有發展全面、綜合能力強的;也有擅長一項技能,屬“特殊才能”的學生;有在國際、國內比賽中獲獎的小能人;有學科成績拔尖的小標兵;也有在班級里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小明星”從不同角度,為每個孩子確立了自己可以達到的目標,使每個孩子都體會到了“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的喜悅”。
(五) “活力藝術”與“活力體育”
學校以大課間活動為載體,保證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拓展學生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積極推進大課間活動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與此同時,堅持開展乒乓球、籃球、空竹等體育活動項目,確保學生強身健體,茁壯成長。作為學校“活力教育”的特色載體,“十大團隊”(器樂團隊、聲樂團隊、舞蹈團隊、書法團隊、美術團隊、乒乓球團隊、空竹團隊、籃球團隊、科技制作團隊、國際象棋團隊)將學生、教師與“活力教育”思想和諧的融為一體,讓孩子充分的發揚個性,展示自我,樹立自信。
今天,“活力教育”顯然已經成為山西實驗小學的代言詞。我想,從教育的范疇來說,也許“活力教育”還可以延伸至主題德育、假日活動、家庭教育等更寬泛的領域。走訪山西省實驗小學的時間雖短,但“實小人”對“活力教育”的理解以及堅定的實踐態度留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
2012年5月
審稿人:焦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