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病,顧名思義是對愛美女性長期穿不合腳的靴子造成的一系列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拇外翻”、“踝管綜合征”和“足癬”等足部皮膚病。
寒冷冬日,穿上一雙高筒皮靴讓人美麗又自信,但是麻煩也隨之而來。腳痛腿痛、真菌感染、骨骼變形……
“‘靴子病’實際上是由于長時間穿著過緊、過硬、過小、鞋跟過高的靴子引起足部、腿部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總稱。”骨科專家介紹,如果你出現了“小腿下部腫脹、疼痛癥狀,小腿后部跟腱牽拉痛,足背處感覺疼痛,足部瘙癢、水泡、硬繭等癥狀”就需要格外小心。
不同的靴子有著不同的材質、款式及穿著方式,如果女性只為了追求美的效果,長期穿不合腳的靴子,會給小腿和足部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自貢恒博醫院專家稱,女性選購靴子時,除了注重時尚元素外,舒適度也不可小覷。
“造成‘靴子病’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三類:靴型偏小、靴腰過緊和靴跟過高。不合腳的靴子會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導致腳部長凍瘡。另外,穿上長靴后,足部容易出汗,而長靴的透氣性都比較差,導致汗液無法及時蒸發,潮濕的環境給厭氧菌、霉菌的生長和繁殖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人易患足癬、甲癬等。
因此選擇一雙好靴子,顯得至關重要。”骨科專家介紹,選擇靴子不僅要款式好看同時也要注意舒適度。購買鞋子時,要根據自己的腳型選擇柔軟、透氣性好,全皮面料的鞋子;鞋尖、鞋型不宜過窄,靴筒筒圍以能放入食指為宜,鞋跟高度4厘米以下最佳,不要超過6厘米,工作時最好換上一雙舒適的平底鞋。
一、尺碼要合適
很多女性為了使自己的雙腳看起來玲瓏有致,選購靴子時盡量選擇小一些的鞋型,有時雙腳勉強可以塞進去。冬季本來襪子就偏厚,再穿上較緊的靴子,腳就要受委屈了。長期使足部受到擠壓可能會造成足部血液循環不良,長時間步行后容易起泡、生繭子,一些女性因為靴型過小過窄,索性赤腳直接穿靴子,加之皮靴材質過硬的話,極有可能磨損小腿及腳踝處的皮膚,嚴重的會把腳踝骨磨腫。還有可能引發交叉感染,嚴重危害足部健康。因此,愛扮靚的女性一定要選購一雙適合自己腳部尺碼的靴子,注重美觀的同時還應以舒適為前提。
二、靴腰別太緊
很多女性消費者都希望在冬季擺脫臃腫繁復的裝束,讓自己看起來身姿挺拔而干練,于是具有收緊效果的高筒皮靴就成了各大女鞋賣場的俏貨,有些靴腰的面料具有彈力性能,可以較好地塑造出完美的腿型,但消費者如果過于追求過緊過瘦的效果,勉強將雙腿包裹在緊窄的靴腰里,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到末梢靜脈血液的回流,造成腿部疼痛、腫脹,引發跟腱周圍炎、腱鞘炎、滑囊炎等病癥。消費者還應走出“靴子越緊越保暖”的誤區,因為過緊的靴子會使末梢神經循環不利,使下肢愈發感覺寒冷。此外,高筒皮靴的透氣性差,過多地行走運動后汗液無法及時消散,為厭氧菌、真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因而久穿靴子也極易引發俗稱“腳氣”的足癬。
三、靴跟勿過高
從形體美的角度來說,高跟鞋對許多女性都具有“立竿見影”的功效,能夠凸顯出其優美的身段,平添幾分綽約風姿。從生理衛生角度看,穿高跟鞋走路在一定程度上可緩沖行動過程中對顱腦產生的震蕩。不過高跟鞋的上述益處都應以“高度適當”為前提,如果鞋跟過高則高跟鞋的種種弊端就會暴露出來,正所謂“過猶不及”。
有關專家認為,鞋跟高度適宜的鞋子穿在腳上,全身的重量由全足來負擔,而人體穿上鞋跟過高的高跟鞋后,身體會不由自主前傾,全身重量便集中于前腳掌及腳趾上,這樣便使人體運動和自然姿勢的生物力學平衡遭到破壞,導致腳趾骨、腿、腰等部位的肌肉韌帶負荷過重,因而行走和站立久后下肢易感疲勞酸痛,長久以后易發生慢性跖骨痛、腿痛、腰痛等病癥。若鞋跟過細、鞋尖過窄小還極易引發腳踝扭傷、腳趾外翻等現象。
因此,提醒廣大女性朋友,選購靴子時靴跟不應超過6 厘米, 以4 厘米以下為宜。靴跟不宜過小、過細,以便穩定地支撐自身體重。靴尖部分應稍寬松一些,給腳趾及腳掌以更多空間。
另外,處于青春期生長發育階段的女孩子不適宜穿高跟皮靴,以避免骨骼的正常發育受到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