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早期起來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托周邊景區的優勢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大的先天優勢。而沒有優質環境的區域,就是我們稱之為“無景點旅游”的農莊,這些農家樂或休閑山莊本身沒有旅游資源,都是通過創意、創新,圍繞某一主題人為創建出一個可供游樂的景點。那么“無景點”的農莊該如何打造旅游景點呢?
在如今這個全民旅游的時代,要懂得利用鄉村隱藏的資源,如老房子、水庫、古樹、老井、遺跡、各種時期的標語等承載當地人歷史記憶的東西,并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尋找休閑農莊發展中不曾有過的東西,通過跨界創意植入,將這些資源化為己用,為自己的農莊添彩。
老房子越來越稀少,老房子本身就是稀缺的旅游資源。因此,保留老房子的外貌,賦予它現代化的內涵,這是吸引城里人的引爆點。
給兩層的老房子前面架起一個觀景平臺,在二樓打開一個出入平臺的口,可以在平臺曬太陽、喝咖啡、讀書、聽音樂。把部分腐朽的頂直接拆掉,重新裝上玻璃天窗,從屋內可以仰望星空。拆下來的木料、磚瓦、木雕、石雕、磚雕皆可重新組合成各式器物,賦予現代化的氣息。石質的驢槽、豬槽可以鋪上玻璃當咖啡桌,磨盤用木頭支起來就是一個飯桌,石磙可以當床頭柜,籮筐就是垃圾桶、水果盤、雜物盒。舊報紙糊墻,舊照片裝裱起來,舊的年畫張貼出來,各種獎狀、證書也可以裝框掛起來。
▲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的豬欄茶吧
一個農莊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就一定要找到特色。結合當地獨特的物產資源,開發農莊特色旅游產品,這個產品應包含觀光、體驗、購物、娛樂等多重功能,而不僅僅是給游客提供一個娛樂的場所。這種特色可以搞怪、可以奇葩,甚至可以搞出顛覆傳統的認知,這也是農莊體驗項目中的一把殺手锏。
以農業基礎為特色。以鄉村田園風光和農業生產活動為主題,配合農產品的全程體驗,突出休閑農業,農村生活體驗,通過對農林牧漁的多種游玩形式的開發,滿足不同游客的農村體驗,田園自然回歸的訴求;
以科教基礎為特色。通過農村田園風光結合農業科技科普,可以吸引比較高端的學術性游客;
以養生健康文化為特色。通過生態環保概念,結合自然生態環境,山水資源,并融合中國古代文化素材,將藝術和人文充分結合,打造成具有文化氛圍的農莊;
以商務服務為特色。目前針對會議和會銷的山莊也很多,充分利用了商務應用和需求,結合商務會議服務和餐飲服務,打造具有商務特性的山莊;
以體育主題為特色。突出體現體育元素,賽車,徒步,登山,攀巖,野外等等各類體育活動,結合這些元素,打造運動主題農莊,做一些旅游周邊,能擁有一批堅實的擁躉。
以酒窖莊園為特色。酒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借助酒文化,將酒莊,酒窖,發展成具有休閑功能的農莊體系;
文化是旅游景區的靈魂所在,農莊規劃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通過復興傳統老工藝,將老工藝以文化創意的形式融入到休閑農莊中,可以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認可和重視,讓游客游玩中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從而促進休閑農莊發展。
為了增加體驗活動,增強互動性、參與性、娛樂性,一方面可以現場展示,一方面可以傳授體驗。至于老手藝,其實貫穿農村生產、生活的手藝都可以。比如:榨油、打鐵、織布、點豆腐、納鞋底、剪紙、剃頭、捏面人、糊燈籠、補鍋、修傘、染布、箍桶、做缸、燒磚瓦、印年畫、扎鍋排、釀酒、糊風箏、炸米花、紡線、補漁網以及各種編織刺繡、各種糕點、各種傳統小吃、各種木工、各種泥瓦工、各種燒制、各種縫制。
同老物件博物館一樣,老手藝的展示、體驗也需要量。這不麻煩,隨便一個農村老人就可以操作幾十樣手藝,如果老手藝過于偏門,先找懂行的農村老人培訓,然后讓自己的員工代為傳授。
▲手編竹籃
一些農莊規劃設計的時候很全面,但是卻不能吸引旅游者前來,這就是因為他缺乏了一個主題,缺了主題的休閑農莊產品再豐富也會給人一種“散”的感覺。而有了這個主題以后,所有的產品都是圍繞這個主題開發的,這樣的農莊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如果感覺老房子、老物件、老手藝都太土,可以打造文化名片。比如弄個豬(狗、雞、鴨)主題文化、芝麻(綠豆、紅薯、玉米)主題文化、婚慶主題文化、農舍主題文化、布鞋主題文化、算盤主題文化、秤主題文化、瓦罐主題文化、家譜主題文化。如果還感覺土,可以脫離農村題材,弄個藝術類主題,引入一些藝術家在那里搞創作,逐步形成藝術氛圍。比如登封農舍里的“十方精舍”,專門用來畫畫、搞畫展、教學、會友,吸引八面雅客(十方精舍不是農家樂,但模式可以復制)。
▲葵花主題園
即使是沒有先天優質的環境,農莊也可以通過以上幾種方法,找準方向,發展特色,著眼長續發展,豐富文化內容,延長產業鏈,并持之以恒,終會給農莊帶來一座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