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艾愛 ·
競聘、雙選,教師“縣管校聘”的最后一公里,為了克服教師職業倦???
縣管校聘的說法,并不新鮮。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實行??h管校聘,是對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師而言的一種管理方式,讓縣域內教師定期強制流動,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學校人”漸漸轉變為“系統人”。這是對于教師管理的方式的重大改革,這種改革的實施,意味著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的教師和校長,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可以在一所學校待一輩子。此舉,是為了促進義務教育的師資均衡。
當然,縣管校聘的管理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師的流動,促進師資的均衡配置,也是為了打破教師職業倦怠難題,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一些地區勇于嘗試,積極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方式,期望獲得預期效果。
個人理解,區管校聘的方式對于解決目前很多學校存在的“總量超編、結構性缺編”是比較好的方式。很多學校都存在這種情況,教師并不少,但是具體到某一學科,卻缺乏專職教師。如果放在縣域內進行調控交流,很大程度上能解決這一問題。
近日,看到四川省成都市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推進縣管校聘的一些做法,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該校采取“兩競聘一雙選”的方法,開始了縣管校聘最后一公里的探索。
該校一名教語文的李老師,在第一輪雙選中落選了,情緒低落。畢竟教書教了十幾年,忽然落選,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崗位了,心里很難承受這樣的結果。李老師找到校領導,詢問自己落選的原因。校領導給出的答案是:在學校坐班時間少,對學生學業關心少。
李老師想了一下,可能是自己跟搭班老師相處得不是很和諧,導致了自己坐班時間少,跟學生交流的時間也少了。李老師覺得,以前教師搭班都是學校分配,教師沒有自主權,團隊不和諧的事情常有發生?,F在雙選,可能會避免這些問題。李老師表示,自己今后會改正“坐班時間少、關心學生少”的情況。
通過競聘、雙選,李老師感受到了崗位危機,從此更加珍惜自己的崗位了,也更加珍惜與搭班老師的相處了,她后來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教育教學上,同時也注重跟學生談心交流,變化很大。
縣管校聘中,“競聘”、“雙選”等方法,的確讓很多長時間在一個學校、一個崗位上工作的教師,感受到了危機。在競聘和雙選中,一些老師還可能從教學崗轉為教輔崗,甚至落聘的沒有崗位,就要接受學校的統一安排。
這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職業壓力。當然,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壓力可能成為動力,讓教師隊伍更有活力;但是,也給老師職業帶來了不確定性,讓一些老師覺得不能安心教書。同時,在競聘和雙選中,很難完全避免“人為”因素,這就使得一些人緣關系不是太好的老師可能吃虧。
對于縣管校聘中的競聘、雙選等方式,你是怎么看的?你認為利大還是弊大?歡迎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