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原文】
有子曰①:“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鮮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⑥!”
【注釋】
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一般都稱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
②弟(tì):同“悌”,敬愛兄長。
③鮮(xiǎn):少的意思。
④未之有也:此為“未有之也”的倒裝句型,意思是沒有這種人。
⑤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
⑥與:即“歟”字,表示疑問的助詞。《論語》中的“歟”字皆作“與”。
【譯文】
有子說:“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君子致力于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仁道便也就有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解讀&感悟】
在有子看來,一個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順父母,善待兄弟姐妹,當他走向社會后,就會懂得尊重上級和對待同事朋友,更不會去做出有害于社會穩定的事情。
在孔子的學說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終極的追求,其核心要義是“仁者愛人”。這就不僅需要內心的體驗,更需要身體力行去做,而求“仁”應該從孝悌這個根本出發,推而廣之,才能成為真正有仁德的君子,這樣家庭也和睦了,國家社會也才會穩定和諧。
也就說,個體修養的提升有利于社會和諧安定和國家的穩定發展,而一個有禮制的國家,自然也能長治久安,這或許也是為什么中國這個過年可以存在幾千年的緣故吧。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