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心經》是元代詩書畫家吳鎮(zhèn)(1280-1354)傳世的唯一單幅書法作品,高29.3厘米、寬203厘米,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卷經書為吳鎮(zhèn) 61 歲時所書,寫于至元六年夏四月,其文字與玄奘譯本稍有出入。此卷書寫流暢,恣縱而不離規(guī)矩,在章法處理上較多注意上下連帶關系,體勢流暢平穩(wěn),筆筆中鋒,遒媚而奔放。加之運筆過程中的飛白和墨色的變化,淡遠與濃重交織,筆力雄勁,墨氣渾厚。
該幅草書線條凝練,筆劃圓轉流逸,風格清逸蕭淡、神采飛動,得唐人遺韻,冷雋清逸之氣如料峭云崖之老梅干枝,給人以超撥蒼秀的美感。一言之,此幅《心經》為吳鎮(zhèn)精心之作。 除了這件單幅《心經》,吳鎮(zhèn)的書跡都是他在畫作中的詩文題識。其書法主張,可從他的一首自題畫竹詩窺見一斑:
圖畫書之緒,毫素寄所適。
垂垂歲月久,殘斷爭寶惜。
如由筆研成,漸次忘筆墨。
心手兩相忘,融化同造物。
好一個'毫素寄所適,心手兩相忘'!用這句詩來評價吳鎮(zhèn)自己的這幅《心經》,再貼切不過了。而這種書寫的意趣,也深刻暗合了吳鎮(zhèn)孤寂的人生與孤傲的品性。
吳鎮(zhèn)是誰?他沒有蘇軾、唐伯虎、八大山人這些古代文藝界大V如此如雷貫耳,以被當代世人所深知。但他堪稱中國文人畫發(fā)展的傳奇,其隱逸情懷垂范后代,是傳統(tǒng)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節(jié)點。雖然在世時不是聲名遠播的文化大明星,但被后代追認為著名的繪畫'元四家'之一。'元四家'其余三人是黃公望、王蒙、倪瓚,其中,黃公望為傳世巨作《富春山居圖》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