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發生便秘的比率很高,一部分帕友在出現典型運動障礙表現前已經有便秘。據國內外統計,大約有60%的帕金森病患者合并便秘,有大約20%為嚴重便秘。排便費力是帕金森病便秘最常見的表現,其次是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減少(<3次/周)及大便干硬等。便秘往往嚴重影響帕友們的生活質量。
根據中國慢性便秘治療指南及國際研究進展,對帕金森病合并便秘的治療總體原則是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包括調整膳食結構,適度運動,建立正確的排便習慣,調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必要時可應用通便藥物等。
調整生活方式是治療的基礎,有時比服藥療效更好,也能避免相應的不良反應。應在膳食中增加纖維素和水分的攝人,推薦每日攝入膳食纖維25-35 g,每日至少飲水1.5-2.0升。谷類、薯類和豆類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但需注意的是加工得越精細,纖維素含量越少。國外研究發現增加膳食纖維及聯用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合并的便秘。適度運動對減輕PD便秘非常有益。應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結腸活動在晨起和餐后時最為活躍,建議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
藥物治療中選用通便藥時應考慮療效、安全性、藥物依賴性。瀉藥包括溶劑性瀉藥、滲透性瀉藥和刺激性瀉藥。研究發現比較適合帕金森病便秘的藥物是滲透性瀉藥。滲透性瀉藥可在腸內形成高滲狀態,吸收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可用于輕、中度便秘患者,此類藥物包括聚乙二醇、乳果糖等。聚乙二醇服后不被腸道吸收、代謝,其含鈉量低,不良反應少。乳果糖在結腸中可被分解為乳酸和乙酸,可促進生理性細菌的生長。對帕金森病合并便秘,聚乙二醇的療效優于乳果糖。
容積性瀉藥(膨松藥)主要用于輕度便秘,服藥時應補充足夠的液體。刺激性瀉藥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腸神經損害。如果必須服用,建議短期、問斷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可選擇莫沙必利。灌腸藥和栓劑通過肛內給藥,適用于糞便干結、糞便嵌塞患者臨時使用。需長期應用通便藥維持治療者應避免濫用瀉藥治療。
中藥能有效緩解慢性便秘的癥狀,但其療效的評估尚需更多循證醫學證據。針灸、按摩推拿可促進胃腸蠕動。
抗帕金森治療可能有雙重影響。有研究發現多巴胺能藥物可能加重便秘;另一些研究則顯示左旋多巴可改善出口梗阻性便秘。通過薈萃分析發現服用左旋多巴伴發便秘的比率遠低于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物可加重便秘。以STN核團為靶點的腦深部電刺激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便秘。
研究發現抑郁重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也嚴重。因此應對合并精神心理障礙、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睡眠對緩解便秘癥狀的重要性;對合并明顯心理障礙的患者可給予抗抑郁焦慮藥物治療,但也須避免抗抑郁焦慮藥物本身可能加重便秘。
經過多種治療而療效不滿意的難治性便秘患者,需要進一步進行結腸和肛門直腸形態學、功能學檢查,必要時進行多學科會診。
馮濤,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神經病學中心副主任
運動障礙性疾病科主任
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委員
國家神經內科醫療質量控制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中國帕金森聯盟副理事長
中國神經調控聯盟副理事長
中華醫學會帕金森病學組全國委員
北京醫學會帕金森病分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