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社群
商業本身罪惡的同時一定會帶來他該有的價值,社群也是一樣。
品牌對社群的需求
提升品牌影響力。
建立用戶對品牌的認同感,從而打造品牌“代言人”。
將用戶的關注轉變成實際購買,從而銷售產品,最終達到服務客戶及挖掘潛在客戶的目
通過社交媒體及朋友國中的不斷傳播,打造優質內容。
以品牌社群為樣本,發掘產品的潛在競爭力,獲取用戶反饋。
對于品牌營銷來說,在進行口碑傳播、收集用戶需求、提高用戶忠誠度等方面,社群有其他渠道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運營出色的社群甚至通過社群銷售產品,亦或讓用戶直接參與產品研發。
用戶對社群的需求
交友需求:結識高質量人群,拓展人脈。
獲取服務需求:獲得與產品相關的后續服務,如售后等。
學習需求:渴望學習和分享。
心理需求:歸屬感,滿足感。
宣傳的需求:打造個人品牌。
基于這些需求,聰明的運營者,開發出來一套又一套,借助社群玩法打造的商業模式:(以課程售賣的知識變現行為為例)
群裂變
在群裂變中,需要注意的是吸引眼球,用戶喜歡的是什么,把自己當成用戶,你會為了這個點轉發朋友圈嗎?其次就是文案與海報設計,同樣的誘餌,不同的轉化文案效果相差很大,好的轉化文案好比多推送了幾百個群,除此之外就是群內的維護管理,氛圍的營造,無水軍不社群,可以在群剛開始的時候以及滿一百人的時候用水軍完成群要求的操作。
任務寶
任務寶就是量化、可追溯的裂變方式,比較常用的是在微信公號漲粉,效果屢試不爽,在上次參與的小米生態鏈的手機任務寶模式,效果就非常好。
通過多次的任務寶模式,從數據上看,關鍵的20%都能帶來80%的新用戶,所以可以嘗試獎勵KOL,比如設置本次活動任務完成排行榜,第一名獲得更加壕的禮品,或說設置完成10名以上額外贈送禮品,讓活動傳播更加火熱。
分銷
牢記,二次分銷就是違法,分享不僅適合知識付費,社群付費還有大部分的電商平臺(同團購),結合熱點的分銷,限時的分銷,滿多少漲價的分銷...自古套路得人心,分銷與之前的裂變不同,他直接讓用戶拿出真金白銀,在產品、文案、心理、情緒上都要考慮周全。
拼團
簡單說就是一起買就會很便宜,團長能享受更多的優惠。
2015年拼多多上線,原本看似飽和的電商市場瞬時塵囂再起。拼多多結合社交屬性不僅僅獲得了可觀的流量,交易量同時得到較快速度的增長。
拼多多的成功印證拼購電商從依靠大規模燒錢的廣告轟炸的傳統模式即將改變,社交分享或將成為拼購電商營銷的重要渠道。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社交分享依靠好友間的背書作用,有效提高商品的信任度,提高商品購買率;用戶亦通過微信、QQ等社交工具分享拼購商品增進聯系,社交+拼購的結合是雙贏的局面,未來社交經營仍是拼購電商發展的主流。
老帶新
老用戶邀請他的朋友來注冊你的產品,然后老用戶和他的朋友雙方均獲得獎勵。這是邀請有禮的核心玩法。
在這個玩法之上可以通過對獎勵進行一些調控,來增加分享激勵的力度。
比如,普通的玩法是,邀請好友注冊,雙方各獲得20元。那么老用戶每邀請一個就是獲得20元。邀請3個人,拿到的是60元。但是如果做成階梯型的獎勵,例如,邀請第一個人獎勵20元,獎勵第二個人獎勵21元,第三個22元。那么邀請3個人就是63元。
金錢激勵明顯比普通的力度更大。當然這個也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合理調控。這個玩法可以說各個大公司都有在玩。上述玩法,前者抓用戶,積累蓄水池,后者抓轉化,直接變現,在社群的環境下,風聲水起。
社群的上述玩法可以看做是一個社群冷啟動后的開始(冷啟動的將在后文中詳細介紹),開始意味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社群生命周期和圈層效應(DMRC社群課題組文)
社群的生命周期圖,從萌芽期-高速成長期-活躍互動器-衰亡期沉寂期是-個社群的普遍規律,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會根據運營者的投入有不同表現。一般來說品牌社群的生命周一股為兩年, 衰亡一股條件 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將陡降的“衰亡期”變為可控的“互動緩沖器”,讓整條周期曲線平穩起來,既可避免社群的迅速衰亡。
核心層主要目的是沉淀,組成人員是群內高質量人群,大咖,具有思考能力并能產生獨到的個人簡介。
組織層主要目的是發酵,組成人員是社群的運營人員,能夠對核心園層產生的觀點和見解在社群內引導互動。
擴散層主要目的是口碑和二次傳播,群內其他成員均為擴散器層人員。
運營社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在運營一個生態圈。 不論個人或品牌都可以做社群的生態鏈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重新構建自己的生態圈。找準需求、差異化定位、創造有態度的內容。引發全場互動效應,社群就能大大提升人與人、人與品牌之間的協作效率,創造商業價值。
想要做到互動緩中,方面是前面說的差異化定位、需求分析,另一方面是社群的組織形態。我們將這種組織形態定位為社群國層效應,主要分為核心園層、組織全層、擴散國層。
當然,說了這么多,了解社群后之后,就是要做好社群吳曉波在一次演講中也說到運營好社群有三點是運營者必須注意的:
1.有情懷、有態度的內容往往更能引發用戶共鳴。
2.通過核心園子沉淀高價值內容,提升通組織全層持續發酵的能力。
3.從共享中互利,盡力讓每個社情成員都成為內容貢獻者,提升參與感。
我是比較認同這一觀點,同樣的我么你從小米的模式中也看一看到這一點,米粉、發燒、而愛、美好的事物、極致、快、....用情感打動用戶,然用戶參與產品設計,這樣的社群才是有靈魂。
附錄:一般冷啟動的模式
冷啟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