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檢查需要重點監測的指標。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會給心血管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故應將其控制在合適范圍。那么,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什么程度才合適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膽固醇”,它升高以后,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加重血管狹窄,伴隨斑塊破裂致血管堵塞時,可引起腦梗死、心肌梗死、腎梗死等。所以,發現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應結合自身病情,將其降至合適范圍,預防心、腦、腎缺血梗死的發生。至于低密度脂蛋白降至什么范圍,請記住這幾個數字:3.4mmol/L、2.6mmol/L、1.8mmol/L。
如果無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并發癥,無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因素,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幅度均不高,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小于10%,說明心血管系統的損害較輕,屬于低危、中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控制在3.4mmol/L即可,可減少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
高?;颊咧饕ㄎ磥戆l生心血管事件風險≥10%的患者,總膽固醇≥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大于等于4.9mmol/L,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這部分患者發生冠心病、腦卒中的幾率較高,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較為嚴格,應低于2.6mmol/L,以減少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病幾率。
極高危患者是指已經發生過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并發癥,或者已經做過血運重建手術的患者。這部分患者由于已經發生了嚴重并發癥,故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相當嚴格,應低于1.8mmol/L,以預防上述心血管并發癥的再次發生。如果治療前低密度脂蛋白已經低于1.8mmol/L,那么,應該在原有基礎上再降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