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零售業的兩則信息,引起了超盟君的注意:
一個是主打社交電商的京東拼購,正式更名為“京喜”,目前已入駐微信小程序、公眾號和京東微信購物入口的菜單欄。
另一個則是Costco上海店注冊會員突破20萬,創Costco成立35年來單店會員數最高紀錄。
在當前的零售環境中,社交、會員制都不是新概念,但在存量廝殺的大背景下,這兩種模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今年5月份,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曾透露:京東將于今年三季度,利用微信一級入口及微信市場的海量用戶等資源,打造“區別于京東現有場景和模式的全新平臺”。
目前來看,徐雷所指的正是改名后的“京喜”。預計下一階段,京喜很可能會替代京東商城,成為微信“購物”的一級入口。
京喜 微信小程序
這也意味著“京喜”將成為京東的新戰略級平臺,以社交為核心力量,擔任京東在拼購市場的先鋒軍。
此前一段時間內,伴隨互聯網及其眾多業態的發展,用戶注意力開始被過度開發,“酒香也怕巷子深”,成為各平臺和產品直面的難題。
在這個背景下,自帶更高觸達率、更大曝光量的社交模式,開始在行業普及。除京東外,阿里、蘇寧等平臺也先后推出相關社交拼購平臺;拼多多、云集等脫胎于微信社交模式的電商也逐漸崛起。
不過,中國零售環境復雜,有的平臺孜孜尋求流量,也有的平臺因為流量“膨脹”登上熱搜。
今年8月27日,Costco中國大陸首店落地上海,開店首日就被顧客擠爆、被迫停業。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超市,通過為會員提供高性價比商品和優質服務體驗,吸引更多消費者成為會員、支付會員費,會員收入則為Costco持續低價銷售提供資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Costco 2019年Q4財報電話會議,目前Costco上海店注冊會員已超過20萬,遠高于其6.8萬會員/單店的平均水平、
Costco上海店遭遇顧客“瘋搶”屬于特殊情況,很難復制。但不可否認,以會員制為主要特點的Costco,目前在中國不僅沒有水土不服,反而獲得了相較其他市場更大的成功。
而無論是京東大力扶持“京喜”,及其背后社交模式的盛行,還是Costco的大獲成功,近期零售業的主要動向,本質上是在傳達兩點信息:
第一,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借助社交模式,提高自身的曝光和獲客能力。
第二,在零售場景的消費中,用會員制連接用戶,形成良性的關系連接,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在商業環境中,會員制、社交模式發揮的效果相似,能夠提高獲客和留客能力,但發生作用的方式卻不同。
會員制側重于用戶管理層面,用權益帶動用戶消費;社交則是基于傳播層面。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曾表示:“互聯網的發展,讓人的購物本身有可能成為分享行為。”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有好友會發送購物、買到某件商品時的分享;甚至自己在購買某些商品時,也會在朋友圈中選擇、咨詢等。
這意味著以社交為基礎的口碑傳播,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營銷地位。甚至有不少平臺,開始鼓勵用戶向朋友分享自家產品。
用戶分享的過程,本質上就是社交模式的一次應用。在這個基礎上,平臺同時發展會員制,也將更大程度發揮社交模式的價值。
首先,會員制能夠幫助社交建立圈層。在第六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上,吳曉波曾提到:“未來,會有圈層,每個人活在自己的圈層里面。”
圈層之所以為圈層,正因為其擁有一堵“墻”,將圈里和圈外的人隔開——會員制,正是普通用戶和忠實用戶之間的那道“墻”,借此篩選出愿意付費或相對忠誠的用戶。
在會員制的加持下,社交形成的用戶群,將成為以會員為邊界的圈層,平臺能夠更精準地發現用戶需求,并采取不同的經營策略。
其次,社交能夠催化會員的價值。會員制以會員價值為上,在提供優質產品和權益之前,需要了解用戶和需求,并將其融入會員體系之中。
社群是社交模式的主要形式,平臺能夠獲得不斷更新的用戶需求,作為數據輸送到會員體系,用適宜的成本,設置符合需求的會員權益。
此外,社交模式的會員制,讓會員成為營銷的一環,展開社交裂變、口碑傳播時,也能形成更高質量的分享。
平臺借此將傳統營銷成本,用于存量用戶的價值挖掘、產品價值打磨和基礎服務提升,將形成社交信任鏈的良性循環。
正如吳曉波所說:“通過內容的弱關系鏈接來形成良性的弱關系,提升消費的粘性。”
以社交形式對會員進行維護,既能夠形成良好的關系鏈接,獲得平臺的用戶池,也擁有會員裂變的能力,吸收更多相同特質的新用戶。
觀察當前的零售行業,會員制與社交模式融合最徹底的,莫過于云集——這個正式上線于2015年,但長期居于主流視線之外的平臺,一經大眾關注就已是獨角獸。
今年5月份,云集在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目前市值達14.90億美元。
截止10月8日美股收盤
會員制下,社交建立圈層,圈層內的用戶群往往擁有相似的特征。云集的會員群,正是一個以中國25歲-55歲的母親為特征的圈層,由此,云集也被稱為“5000萬媽媽捧起的電商帝國”。
基于媽媽們相似的價值訴求,云集以會員制為基礎,通過集體價值主張,將會員聚集并提供迎合會員需求和偏好的產品,鼓勵會員分享,從而實現了商品的快速曝光。
在云集的發展中,社交裂變的效果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其曾在“百縣千品”項目中,借助付費會員的傳播能力,將許多擁有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推廣成暢銷全國的云集農貨。
而從目前來看,云集借助社群優勢,保證會員利益,是其模式得以維持的基礎。通過精選商品品類,保持會員消費黏性,則是云集為自己選擇的下一步發展跑道。
吳曉波曾說過:“持續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是會員制長青的基本動力。”
對于行業內任何平臺來說,搭建會員制,展開社交圈層獲得用戶群,屬于用戶留存的手段,產品和服務能力則是基礎能力,必不可少。
商業不斷演變,但核心訴求不會改變:平臺追求用戶價值,用戶追求商品和服務。
會員制、社交模式的出現,將更大程度地展現用戶價值,同時,當前的市場環境,也為這兩種模式提供了便捷發展的基礎。
一方面,微信強大的滲透率和下沉能力,讓社交成為各平臺的底層能力。
另一方面,包括物流在內的供應鏈體系十分成熟,保證商品種類的豐富度,為會員權益提供了充分空間。
目前,作為國內領先的實體商戶數據化經營增值服務提供商,超盟集團搭建的數字化平臺,正在以社交為能力,發展會員制模式。
通過用戶的圈層和社群構建,鎖定相似的一群人,提供精準、有溫度的人性化服務,用口碑傳播實現營銷裂變,以高粘性觸達帶動顯性消費需求。
在會員制、社交模式的協作下,無論是獲取、維護用戶,還是服務用戶,都效果顯著。目前,超盟業務已覆蓋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260多個城市,平臺用戶超過9500萬。
當前,伴隨市場的逐漸成熟,用戶留存、轉化、復購和分享的全生命周期,以及用戶價值的進一步挖掘,正成為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正如吳曉波所說:為什么會員制、私域流量、圈層社交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你獲得一個有效客戶的成本越來越高。
會員制下,社交建立圈層,分享產生裂變,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助推力——構建可持續性、高粘性、高復購率的零售模式,從而挖掘出零售業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