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魏晉南北朝時期,那簡直就是“黑暗料理”,民族分裂和諸侯爭霸使諾大華夏如同一塊碎了的美玉,“萬碎萬碎萬萬碎”,那些大地主小地主們不停地PKPK再PK,“紛擾擾你方唱罷我登場”,怎一個“亂”字了得 !下面我們就把這團亂麻梳理一下,編編辮子。
三國鼎立。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就是魏、蜀、吳三國。三國玩起了“石頭剪刀布”,玩著玩著,曹魏玩大了,當了老大,蜀、吳只是小國,儀仗著“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和長江天險苦苦支撐。
三剩二。后來老大曹魏在263年滅了蜀漢,蜀國雖然有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奈何“出師未捷身先死”。還剩魏、吳。(要說這三國確實和“二”有緣,魏蜀吳建立的時間分別是220、221、222年。)
三剩一。這期間曹魏的曹姓皇帝被那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氏家族給滅了,司馬氏自己坐上龍椅,建立了西晉,之后在公元280年又把吳也給滅了,自此三國鼎立局面結束,西晉一統中原。
司馬氏得意呀:我多威風啊,一統天下,可以喘口氣兒舒舒服服地坐擁江山了?
慢著!“想得太美”,樂極生悲,司馬氏家族自己人掐起來了,這就是“八王之亂”,皇族內部爭斗起來那也是撕破臉皮六親不認,打起架來真刀真槍地干,而且這一亂就是16年,西晉國力漸漸被內亂耗盡了。
話說“有人愁有人喜”,司馬家族的爭斗讓西北的少數民族大為欣喜,他們覬覦中原這塊沃野千里的“肥肉”已久,于是趁此機會來了個“五胡鬧華”,終于在公元316年,那些饒勇善戰的“套馬漢子”――匈奴人把西晉給滅了。
三國一個也不剩?非也!不得不說司馬氏家族基因還真是強大,司馬睿帶著一些士族大夫跑到南京建立了政權,美其名曰“衣冠南渡”,這就是東晉,從公元318到420共102年間,南方都是東晉的統治,自此南北朝雛形初步形成。
總的來說,三國魏晉時期可以概括為:
魏蜀吳鼎立――魏吳――西晉――東晉
一、南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中的南朝(公元420年-589年)是東晉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個朝代的總稱,即宋、齊、梁、陳。
宋。東晉政權在公元420年被劉裕篡奪,建立了劉宋(420―479),是南朝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59年。
齊。蕭道成建立了齊(479―502),雖然國運只有23年,但由于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
梁。蕭衍建立了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執政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
陳。陳霸先建立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最終亡國于隋朝之手。
宋、齊、梁、陳都建都南京,再加上之前在此建都的東吳和東晉,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二、北朝
北朝是中國歷史上與中國南朝同時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總稱,其中包括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鮮卑化漢人所建。
西晉末,霸戰北方的是“五胡十六國”。
五胡就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民族。
十六國其實不止十六國,包括成漢、前趙、后趙、前涼、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胡夏、冉魏、翟魏、西燕等等……哎呀,實在太難記了!
不過,你也不用太費那個腦細胞去背了,因為很快這些國家就被北魏取代。
北魏,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的北朝第一個政權,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中國北方,不幸的是北魏在534年發生內亂,兩個大臣宇文泰和高歡互相看不順眼,于是各自捧了個皇帝:宇文泰在西邊迎孝武帝入關中,高歡在東邊立元善見為孝靜帝,于是北魏咔嚓分裂成了西魏和東魏。
宇文氏和高氏可能覺得自己當大臣太屈才,干脆把各自的皇帝一腳踹開,把皇冠戴自己頭上,于是西魏、東魏又雙雙改朝換代,變成了北周和北齊。
北齊,公元550年,高歡子高洋任首席執政官,建都於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禹文泰子宇文覺是任首席執政官。
然后北齊和北周又約架,北周勝出,公元576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
然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9歲的太子宇文衍即位,是為周靜帝。周靜帝大家不熟悉,但是他外公眾所周知,就是楊堅,此時承襲父親楊忠隋國公的爵位,獨攬大權,輔佐幼主。581年,早有野心的楊堅越陰謀陽謀地逼著靜帝不得不禪讓王位給他,于是乎這楊堅姥爺也就不客氣地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
589年,隋軍南下攻入陳朝都城建康,向來不理朝政、沉湎酒色的陳后主陳叔寶,此時已經將陳朝帶入了風雨飄搖的境地。隋軍攻破城池,將陳后主擄去長安唱他的《后庭花》去了,南陳滅亡。
自此以后,楊堅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大業,中華大地經歷了三國、兩晉和南北朝,長達300多年的大分裂,終于再次回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