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境、國家和中國——也說“中國境域
  • 國境、國家和中國——也說“中國境域”
  • 蘋果樹輯自澤惠網http://www.zh88.zw78.com/            發布時間:2009-6-26 

    作者:葛兆光

    最近,我受邀參加一個小型論壇,討論什么是“中國境域”,主辦方給我發的電子郵件中,用“國境在那里,中國在這里”這樣兩句很有意思的話,來暗示這個論壇討論的主題是“國境”和“中國”,我很快理解為,這暗示了“國境(政治領土的范圍)”和“中國(文化認同的空間)”的差異,這讓我很感興趣,因為我曾經撰文討論過這個話題。所以,當我看到郵件的時候,一方面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詩“國破山河在”,和明末士大夫說的“非亡國,乃亡天下”,覺得“山河”、“國”和 “天下”,似乎在傳統中國的觀念世界里,有些不一樣。一方面想起了近代以來一直到現在,中國和周邊世界關于國界、疆域、歷史的爭論,在這些爭論中間,也涉及到了“國境”、“國家”和“中國”,也就是歷史疆域、政治版圖和文化空間的種種問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些感想:  
    1、國境的話題:不止是釣魚島、南沙群島、麥克馬洪線  
    關于國境和國家,是一個絕大的話題,它涉及到的絕不僅僅是現在存在領土爭端的那些地方。比如中國和日本之間有爭議的釣魚島,中國和越南、印尼之間有爭議的南沙群島,以及中國和印度之間有爭議的麥克馬洪線等等。
    不妨從近年來的韓國歷史教科書說起。這些年來,歷史教科書常常成為關注的話題,是因為培養和鑄造年輕國民的歷史觀念和文化認同的歷史教材,由于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和民族起源、宗教信仰和文化主流、歷史疆域和民族空間等等問題,在各種教材中最容易引起認同、激動和沖突。而韓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出現了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說法,一方面表明在思想領域中,韓國國內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一方面說明在知識世界中,韓國歷史認知和中國歷史認知之間的沖突。比如,朝鮮比中國歷史悠久,檀君的故事和傳說,高句麗在唐宋時代的版圖的夸張說法等等。其實,人們早已經注意到,自從東北工程和高句麗申遺以來的種種爭論。這表明國境、國家的問題,在看上去疆域已經劃定的現代,仍然有很多歷史陰影在糾纏,這使得現代存在于歷史中,歷史存在于現代中。
    比韓國要早得多,日本對于“中國”疆域合法性的質疑從明治年間就開始了,那個時代,追隨西方民族與國家觀念,隨著日本“軍國主義”潮流和“亞洲主義”意識的崛起,日本一部分東洋學研究者,一方面是對于中國“四裔”如朝鮮、蒙古、滿洲、西藏、新疆有格外的關注,而不再把中國各王朝看成是籠罩邊疆和異族的同一體,一方面是把這一原本只是學術研究的取向,逐漸變成一種瓦解中國現代國家合法性的觀念,這在二戰前后的日本歷史學界形成熱門話題。比如1923年,矢野仁一出版了他的《近代支那論》,開頭就有《支那無國境論》和《支那非國論》兩篇文章,矢野認為,中國不能稱為所謂民族國家,滿、蒙、藏等原來就非中國領土。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他更在廣島大學的系列報告中提出了超越中國,以亞洲為單位的歷史敘述理論,此年以《大東亞史の構想》為題出版。恐怕,這種想法至今還有很多痕跡依然留存。
    關于國家疆域的現實問題,不僅會以“歷史”的形式反復出現,而且會在“當下”的不同時段反復浮現。這些問題不僅在東北亞出現,而且弄不好還會出現在四面八方,比如東突問題、西藏問題、蒙古問題,當然還有臺灣的問題,顯然,原本在現實政治意義上具有合法性的“國境”,在面臨種種質疑,而在歷史上和文化上本來天經地義的“中國”也在面臨種種挑戰。正如過去我在題為《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的論文中說的,這挑戰還不僅僅來自現實國與國之間的領土爭端,甚至還來自種種歷史的理論和方法的,比如來自東亞史或區域史、征服王朝史、同心圓理論、后現代歷史學等等。這個問題需要鄭重討論。  
    2、國境、國家、近代民族國家——中國的特殊性或者是普遍性  
    要討論這個話題,先得從所謂“民族國家”究竟何時形成說起。因為,所謂合法政治領土的“國境”概念,據說和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有關,而傳統帝國是無所謂疆域的合法性的,而一般理論界的說法,民族國家的形成是從歐洲近代開始的。在目前所看到的關于“民族國家”的種種論述中,基本上是以近代歐洲為背景的。所以,在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的《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1780)一開頭羅列的“可以作為學子初入門的參考”的書單,除了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之外,基本上都是討論歐洲歷史的。可是,這種關于民族國家的討論是否能夠適用于東方世界尤其是中國呢?
    我一直覺得,中國歷史不必按照歐洲歷史來截長續短。中國式的近代民族國家,大概從宋代就開始形成,這恐怕比歐洲時間還早。當年,Morris  Rossabi編了一部討論宋代中國國際關系的論文集,名Chinaamong Equals,意思是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棋逢對手”(也有人譯為“勢均力敵國家中的中國”),正如它的副題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10th-14th  Centuries顯示的那樣,10世紀到14世紀,中國和鄰居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到了宋代,中國不像以前的唐帝國那樣籠罩天下,北方的遼和西北的夏,后來的女真與更后來的蒙古,逐漸使它成為“諸國”中的“一國”。盡管宋太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但是在宋真宗以后的宋、遼間外交文書,已經常用“南北朝”、“大宋皇帝謹致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的說法,所以,陶晉生指出宋人有“多元國際系統”,“宋人對于國界的重視,足以推翻若干近人認為傳統中國與外夷之間不存在‘清楚的法律和權力的界限’的看法”。
    這使得中國第一次有了明確的“國境”,也有了國與國對等外交的意識,在宋史中我們看到,“勘界”即邊界的劃分,“互市”即邊界開設的等價貿易,“聘禮”即對等國家使節的禮儀等等,都開始告訴人們“對等國家”的存在,這在唐以前的中國是幾乎沒有的。這一民族和國家邊界意識的形成,直接后果是使得中國主要是漢族士人不得不嚴肅地面對“他國”與“異國”,嚴肅面對的結果是三個:第一個結果是,他們開始對“出入(國)境”加以限制,除了勘定邊界之外,他們還要限制 “外國人”的居住區域,要限制“中國人”的外出范圍,涉及技術性的書籍和通曉這類知識的士人,不能出境到異族區域,以免知識和技術的外傳,這說明知識、人員和國土,已經與現代民族國家一樣,有了嚴格的邊界。第二個結果是,國家的完整性和正當性成了不容置疑的“國是”,如果說唐代人還可以對“敵國”表示好感,對那些對外戰爭表示反感,那么到了宋代,“愛國”在政治、社會甚至文學領域中都有了絕對的正當性。第三個結果是,對于外來的宗教、習俗和其他文明,漢族士人有了一種基于民族立場的警惕,他們不再像唐人那樣歡天喜地地擁抱這些新鮮東西,而是懷著戒懼的心情,對外來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采取了相當嚴厲的態度(如佛教、火葬、胡服)。這與宋代始終處在異族威脅下有關,對于異文明的抵制普遍地表現在對固有文明的闡揚,北宋歷史學上的“正統論”、儒學中的“攘夷論”、理學中特別凸顯的“道統”說,都在從各種角度重新建構著漢族文明的邊界,拒斥著異文明的入侵和滲透。
    因此我們說,從文化的意義上說,近代民族國家疆域和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興起,在中國反而比歐洲早,所以,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和宮崎市定說,宋代是中國的“近世”。通常人們常常覺得,歐洲的“近代”,也包括“近代民族國家”要比中國更早形成。也許,歐洲的民族國家確實是近代的事情,然而,中國的民族國家,在很多方面和歐洲不同,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要素,在中國也找不到,但是,為什么歐洲才是“普遍”的而中國就是“特殊”的呢?也許,中國這種民族國家形成史,也是同樣合理而自然的一個生成過程。中國這個“國家”,其實早已形成輪廓。  
    3、什么是近代的“民族國家”?歐洲的理論與中國的現實 
    綜合各種現代的理論,一般認為,與傳統帝國不同,近代民族國家的要素是:一、有明確的國境存在;二、有國家主權意識;三、是國民概念的形成與整合國民的意識形態支配,即以國家為空間單位的民族主義;四、是控制政治、經濟、文化空間的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五、由各國構成的國際關系。
    但這是以歐洲尤其是近代歐洲的歷史為思考背景的定義,并不一定適用于東方諸國特別是中國。和歐洲不同,中國的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間是從中心向邊緣彌漫開來的,即使不說三代,從秦漢時代起,語言、倫理、風俗和政治就開始把民族在這個空間中逐漸固定下來,這與歐洲認為“民族原本就是人類歷史上晚近的新現象”不同,因此,把傳統帝國與現代國家區分為兩個時代的理論,并不符合中國的國家意識觀念和國家生成歷史。在中國,并非從傳統帝國到民族國家,而是在無邊“帝國”的意識中,有著有限“國家”的觀念,在有限的“國家”認知中,保存了無邊“帝國”的想象,近代民族國家恰恰從傳統中央帝國中蛻變出來,傳統中央帝國意識依然殘存于近代民族國家,這是一個糾纏共生的歷史。
    也許,很多人會想到古代中國的“天下觀念”與“朝貢體制”,覺得古代中國以朝貢體制想象世界,并不曾清楚地意識到“國家”的邊界。但是,現在的研究表明,古代中國在很早就形成了以漢族文明為主流,漢族生活區域為中心,只是通過朝貢、羈縻、冊封、征服等等形式,維系周邊異族和區域,構成“中心清晰、周邊移動”的民族國家,仔細考察可以知道,這種觀念中的“天下”,常常只是一種想象,并不一定是實際處理“中國”的國家與國際問題的制度或準則。這當然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歷史問題,如果簡單地說,大體上可以注意三點:(一)中國以漢族為中心的族群與國家,在地域空間上是重疊的,這使得民族和國家的“邊界”很容易清晰地固定下來。前面說到,從宋代起,在遼夏金元壓迫下的勘界行為、海外貿易確立的各種制度,和清晰的知識與財富的界限,加上和、戰之間的外交談判,已經使宋代中國就有了國境存在和國家主權的意識。(二)由于同一性倫理的逐漸確立,宋代以來建立的歷史傳統、觀念形態和文化認同,已經很清楚地形成了漢族中國自我確認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所謂“華夷”之辯、所謂“正統”之爭、所謂“遺民”意識,在宋代以后的形成,本身就是這種國家意識的產物。(三)從宋到清,中國在東方世界的國際關系已經形成,尤其是自明清以后,明清王朝、朝鮮、日本等國家之間的互相交涉,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國際”,只是這個“國際”原本的秩序,在后來另一套新的世界秩序沖擊下逐漸崩潰,終于被取代和遺忘而已。  
    4、歷史、文化和政治:三種認識國境、國家與中國的維度  
    因此,關于“國境”、“國家”與“中國”,我以為,有三點特別值得重視:
    首先,在歷史意義上來看“國境”、“國家”與“中國”,首先要明確,現在談論歷史上的某某“國家”往往等于是在說某某“王朝”,因此“國境”就是當時的 “疆域”,因此完全可以坦然承認,歷史上的“國境”是移動的,古代“中國”是中心清晰邊緣移動的王朝,由于各個王朝分分合合是常有的事情,因此歷代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疆域即空間邊界是常常變化的。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反映的各個時代的中國。因此,一方面,不必以現代中國的政治邊境來反觀歷史中國,否則,我們難道要恢復漢唐時代的龐大疆域,甚至是蒙元時代無遠弗屆的廣大領土?抑或回到長城之內甚至固守南宋的半壁江山?如果有這種對于歷史的豁達看法,那么,高句麗不必是“唐王朝管轄下的地方政權”,吐蕃也不必在當時“中國(大唐帝國)版圖”,現在的東北、西藏當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控制范圍內,但是,歷史上它們卻并不一定是漢唐宋中國的領土;另一方面,也不必簡單地以歷史中國來看待現代中國,不必覺得歷史上安南曾經內附、蒙古曾經由清帝國管轄、琉球曾經進貢,就覺得現在無法容忍和理解現代越南的獨立、外蒙古與內蒙古的分離,和琉球最后歸于日本,同理,韓國人也不必因為原來曾經屬于高句麗的東北部分地區,現在已經歸入中國版圖,成了中國合法邊境內的地區,而覺得傷害了朝鮮的民族感情。
    其次,在文化意義上來看“國境”與“中國”,應當承認,中國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文化共同體”,它作為“中國”這個“國家”的基礎,尤其在漢族中國的中心區域,是相對清晰和穩定的,經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文明推進之后的中國,具有文化上的認同,也具有相對清晰的同一性,過分強調“從民族國家(中國)拯救歷史”是不合理的,歷史上的文明推進和政治管理,使得這一以漢族文化為中心的文明空間和觀念世界,逐漸從中心到邊緣,從城市到鄉村,從上層到下層擴展,至少從宋代起,已經漸漸形成了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是“實際的”,而不是“想象的”,所謂“想象的共同體”這種新理論的有效性,似乎在這里至少要打折扣。當然這種“文化”有時是超越國境的,它隨著這一文化共同體中人群的流動和遷徙,形成超越國家、卻享有共同文化、彼此可以認同的文化群體。
    再次,必須明確的是,從政治意義上來看“中國”,現在的“國境”是應當尊重的對政治領土的規定,它標志著一個合法政府的控制范圍,在這個政府的合法性沒有受到質疑的情況下,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對它的蔑視都會受到回擊。
    最后需要指出,“國家”概念常常是被混淆的。有時人們口中的“中國”常常只是等同于一個“王朝”,或者常常只是某一“政府”。政府即政權是否可以等于“國家”,國家是否可以直接等同于“祖國”?這是一些仍然需要明確的概念,一些政治認同常常會影響到人們的文化認同,甚至消泯人們的歷史認同,這是很麻煩的事情。過去,“朕即國家”的觀念曾經受到嚴厲的批判,人們也不再認為皇帝可以代表國家了,可是至今人們還不自覺地把政府當成了國家,把歷史形成的國家當成了天經地義的祖國,很多誤會、敵意、偏見,就恰恰都來自這些并不明確的概念混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元朝等同于蒙古帝國嗎?元朝和今日的蒙古國又是什么關系?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怎么樣?
十個世界古代超級帝國,中國占了五個
歐洲歷史上為何從沒有出現過像中國一樣的大一統時期?
中國為什么叫中國?大一統始終是主流,老外至今對秦人念念不忘
疆域曾是中國四倍的強大帝國,現混得太慘,差點連國家都沒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曲松县| 江口县| 诏安县| 伊春市| 淳安县| 独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石阡县| 康平县| 横山县| 松滋市| 汉中市| 河间市| 雅江县| 庆元县| 息烽县| 邹平县| 沅江市| 潍坊市| 雅安市| 海盐县| 荥经县| 福海县| 屏南县| 花莲市| 阿城市| 建水县| 通化县| 富顺县| 桐梓县| 金沙县| 雅江县| 会昌县| 连城县| 高州市| 宜川县| 噶尔县| 聂拉木县| 麟游县|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