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漫漫長河當中,在中原地區曾經遭遇過數不勝數的外族入侵的危機,就像是五胡亂華還有南宋時期的蒙古入侵等時期。幾乎每一次有外族入侵都會給中原的文明帶來不好的影響。
外族入侵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自身實力不足或者國家處于混亂當中,這就會讓外族有機可趁。不過在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即便是處在一個混亂的狀態,但是沒有一個外族膽敢入侵中原,這便是三國時期了。
相比很多人都熟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時期群雄割據,百家爭鳴,各路諸侯你來我往,紛爭不斷,經歷了百來年的混戰之后,最終留下了3位種子選手(曹阿瞞,大耳賊以及孫仲謀)。不過就算是僅剩他們三家了也還是沒有消停的時候,今天不是他打他,明天就是他打他,頻繁的戰爭使得三國的人口銳減,而且中原的王朝四分五裂,百姓十室九空,不堪重負,能夠飽腹已經是他們最大的愿望了。
如此頻繁的戰亂不可避免的會使國力有所空虛,這么來看的話這個時候如此混亂的三國外族應該是最好入侵的了,那為什么那時沒有受到外族的入侵呢?其實也并不是外族沒有想過入侵,實在是他們被三國的實力打怕了,根本就不敢招惹他們。
中國的歷史上好多的朝代都受過匈奴的騷擾,他們曾經帶給中原無數的災難,西漢的時候就頻繁在邊境搞小動作,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中原的百姓最為憎恨的一個外族了。
首先來看看曹操吧,三國的時候,南匈奴也有參與到諸侯混戰里面,甚至還曾將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給擄走。伴隨著曹操實力的增強,南匈奴的首領最后依附于曹操。公元而一六年的時候,南匈奴單于攣鞮呼廚泉在鄴城晉見魏王曹操,曹操于是將攣鞮呼廚泉強行留在鄴城。
后來要右賢王監理南匈奴汗國,不過雖然強留了攣鞮呼廚泉,曹操并沒有虧待他,而是每年都會給他送棉絲、綢緞、金錢、糧秣等,待遇就跟侯爵是同等的,而且他的子孫也還是會保留單于的封號。曹操還把匈奴分而治之,分成了五個部分,使得南匈奴名存實亡。
在西北地帶董卓也數次擊潰了羌人以及鮮卑人的進攻;在西南地帶,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不僅七擒七縱孟獲,而且還得到了豐富的物資以及軍隊;東南地帶,孫權派遣陸遜親自率兵滅了山越人,遇到身體強壯的人就把他們納入到軍隊里面,要是身材比較瘦弱的就把他們填充進人口當中。就這樣子,面對強悍的三國,雖然他們互相攻擊,但是還不忘要各自向外發展,他們自保恐怕還來不及呢。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三國時期雖然內亂不止,不過很少受到外敵的入侵,外族也不敢輕易進犯。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因為他們被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