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歷史朝代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地上演,總體來說是一條承前啟后的更替線,然而大一統改朝換代的間隙也會出現多個割據勢力的過渡。
這里要說的就是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
先說南朝:
公元 420年7月10日-劉裕廢東晉,建立宋朝,歷經十帝,升明三年(479年),宋順帝劉準被迫禪位于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殺于丹陽宮,終年十三歲,至此享國59年。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
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并受九錫殊禮。同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同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南齊。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起兵奪位的將領蕭衍,歷經九帝,南齊覆滅,南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僅有二十三年。
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是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蕭何居住在沛縣(今屬江蘇徐州)。升明三年(479年)三月初二日,宋順帝任命蕭道成為相國,總領百官,封給他十個郡的封地,號稱齊公,頒賜九錫,讓他仍然擔任驃騎大將軍、揚州牧、南徐州刺史等職。同年四月,宋順帝頒詔,禪位于蕭道成。蕭道成在建康南郊登基稱帝,國號齊,是為齊高帝,改元建元,史稱南齊。
公元502年,齊朝的最后一個皇帝齊和帝蕭寶融將齊朝的統治權轉交給梁王蕭衍,蕭衍正式在建康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梁”。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掉他立的梁敬帝蕭方智,自己在建康稱帝,建立陳朝。自此,梁朝滅亡,享國五十五年。
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東城村)人。南朝梁開國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丹陽尹蕭順之之子。
雖然蕭氏后代在北周的卵翼下在江陵建立后梁,延繼著蕭氏的國統,但后梁實際上是附屬于北周的一個政權,國小力弱,仰人鼻息,最終在開皇七年(587年)被隋朝廢除,共傳宣帝蕭詧、明帝蕭巋、后主蕭琮三世,存在共三十三年。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蕭巋弟蕭巖之孫蕭銑在江南復辟蕭梁,國土東至三硤,南盡交址,北拒漢川,皆附之,勝兵四十余萬,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李靖等攻打蕭梁,包圍其都江陵,蕭銑不忍連累百姓,開城投降,到長安后,被李淵斬首,蕭梁的這次復辟共歷五年。
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如釋重負,南梁滅亡。陳霸先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 史稱南朝陳。公元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隋滅陳之戰),至次年(589年)攻陷建康,南朝陳滅亡。
永定元年(557年)8月28日,梁朝提升丞相陳霸先為太傅,加賜黃鉞、殊禮。九月初五,又提升為相國,總領朝政,封為陳公,備九錫,陳國設置百官。十月初三,梁朝給陳公陳霸先進爵為王。初六,梁敬帝把皇位禪讓給了陳王。隨后,陳王陳霸先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帶領宣猛將軍沈恪指揮兵士進入皇宮,護送梁敬帝到別宮去居住。永定元年(557年)10月初十,陳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又改換年號為永定。封梁敬帝為江陰王。
=======================================================
再談北朝:
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398年七月,北魏太祖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北魏世祖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北魏高祖拓跋宏遷都洛陽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東魏(534年―550年)北朝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政權。
建都鄴(今河南安陽),以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為陪都,高歡坐鎮晉陽遙控朝廷。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繼任父兄之職,他見篡東魏之時機已到,于次年(550年)廢帝而自立,改國號“齊”,東魏亡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由東魏權臣高歡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鄴城。
東魏權臣高歡死后,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皇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位。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今河南省安陽市北),史稱北齊。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時期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地方性王朝。535年宇文泰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后,與諸臣支持元寶炬為帝,改元大統。元寶炬在以宇文泰為首的諸臣支持下登基為帝,建都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經歷兩代三帝,歷時二十二年。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557年,宇文護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覺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權勢和影響尚存時早日奪取政權,因迫使西魏恭皇帝(名元廓)禪位。不久,就殺了元廓。宇文氏廢西魏恭帝建國,國號周,建都于長安(今西安),史稱北周。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所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于臨光殿,定國號為“隋”。至此北周歷五帝,共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