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經歷了不同的朝代。這些不同的朝代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其中唐宋元明清這五大我們所熟知的朝代。
唐朝成功地將漢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各國使臣紛紛來中國朝拜。比如亞洲的日本、朝鮮、韓國等地都是我國曾經的附屬國。
而元朝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版圖擴展到最大,已經到了歐洲地中海沿岸。這些朝代的更替的重要原因就是末端統治者殘虐無道,以及傳播自身文化的需要。
但像蒙元滅宋、滿清滅明,這與日本侵略大清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
關于這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它。
王朝更替一直都是一個老問題,不管是蒙元滅宋還是滿清滅明這都是我國內部的更替所致。
說得簡單些,就是前一個統治者統治得不行,百姓們怨聲一片,需要其他強硬的王朝來領導,打破僵局,從而帶領百姓走向新的王朝。
而且蒙元滅宋、滿清滅明都是兩個王朝不同的文化碰撞。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之間的對抗,在發展過程中,中原文化促使中原男子更加注重禮義廉恥。
中原大部分男子都將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讀書做官之上,他們大部分都是文質彬彬,除非世代為武將的家族中,他們會截然相反。
而草原民族,蒙古族的女真族他們從小生活在草原上,騎馬射箭是他們的必備素養。
在蒙元攻宋后,蒙古人也保留了許多宋朝的文化,同時也繼承和延續了此前的文明秩序。
蒙古人也將自己的宗教和特色從草原上引入到中原中。他們對于此前中原的文明秩序缺少自己的理解,并沒有完全將草原文化和文明秩序融合在一起。
滿清攻明,歷史上很多人對于這一舉動眾說紛紜。在清朝入關后,許多人暗地里高喊“復明”的口號。但與元朝不同,女真族在建立自己的政權后,很完美地繼承了明朝的文化秩序。清朝成功地將草原、中原連在了一起。
這兩者都只是文化的碰撞。放大來說,都是在中國大陸上所進行的權利更替。僅是中原文化不敵草原政權而已,而這也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發展。
但是日本侵略中國這從本質上就不同,此舉是日本侵略者的野心。這樣的侵略是違背歷史發展要求的。
雖然日本和中國都處于東亞大陸上,但畢竟不是在中國版圖之上,所以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同化都是文化先進的一方把自己的制度傳遞給了文化落后的一方。通俗來講就是清朝入關后,它想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剛開始清朝還是以八旗的形式存在,這樣的形式明顯是不適合清朝去管理龐大的明朝,所以迫使清朝不得不學習明朝的制度。
清朝為了更好的發展,它首先就是繼承和發展明朝的文化和制度。并沒有抹殺掉明朝的制度,大肆宣傳女真族的文化和制度。但清朝消滅了明朝之后,依然選擇去學習明朝,這就是統治者愿意去結束被同化的過程。
蒙元滅宋也是如此,即使蒙古族創新性地提出來許多制度,也沒有完美的將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在一起。面對中原采取放養的政策,但元朝統治者也主動地去學習明朝制度。這也是被同化的過程。
但日本侵略大清就是主動同化的過程。而日本如果侵華成功,則會是日本主動同化華夏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在侵華戰爭時,日本就在溥儀領導下的偽滿政權中,給當地的學生教授日本語和日本文化,盡情傳輸島國自己的文化。
所以假如日本侵略清朝勝利后,那么整個中華民族都會籠罩著日本的文化。日本一定會大肆抵制中國文化,因此日本侵略清朝就是一個主動同化的過程。
被同化和同化僅一字之差,但說明兩者的性質卻天差地別。
中日甲午戰爭時在19世紀,而侵華戰爭在“九·一八事”變后正式拉開序幕。但當時的清朝已經是獨立的國家,屹立在華夏大地已歷史悠久。所以日本侵略清朝就不再是普通的文化沖突,而是上升到國家的高度上。
日本和清朝之間這是國家之間的問題。雖然兩者之間都是屠殺。但當時蒙古族和女真族的族民都較少,漢族的人數是遠遠超過少數民族的。所以即使蒙古族屠城,它也不能將整個漢族殺完。于是這才有了蒙古族和女真族的統治者都選擇與漢族融合在一起。
但日本侵略大清卻不一樣,日本一定會用殘酷的方式來屠殺完整個漢族。比如在侵華戰爭之中的南京大屠殺,日本就殘酷地殺掉整個南京城。日本虎狼之國,他的野心是不容小覷的。日本一個小小的島國開始自己的逆天操作。
但日本早在唐朝時還是中國的附屬國,在黑船事件后,日本被美國侵略,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經歷這件事情后,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做出巨大的改變。還派遣專門的人到歐洲各國去學習先進的知識。
于是日本在學習英國之后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又參與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兩次科技的積累,使得日本國力強盛加上又被美國侵略的經歷,日本也想讓其他國家體會到侵略的感覺。所以日本人將目標對準了自己曾經不敢攀登的大清。
中日甲午戰爭當時許多西歐國家都篤定大清會勝利,大清地大物博、許多學者都篤定日本必敗。但結局令所有人大吃一驚,日本竟然打敗了中國。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此之后,其他國家也紛紛加入侵華戰爭,侵略大清。
所以說蒙元滅宋、滿清滅明和日本侵略大清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戰爭。
但不管如何,受傷害最多的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只能被動地承擔戰爭帶給他們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