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哲
26歲的小孫,平時愛喝咖啡,一天飯后在剔牙時,突然從牙齒上掉下來一塊硬疙瘩,形狀尖尖的,這把小孫給嚇壞了。
他順勢用舌頭舔了一下掉疙瘩的牙齒,邊緣很鋒利,好像牙齒缺了一個角。
“不會是我把牙齒弄壞了吧”,由于牙齒位于上牙槽的背面,根本就看不到,小孫越想越害怕。于是趕緊跑去附近的牙科診所。
牙科大夫看了一下小孫指的那顆牙,再用探針搔刮了一下,說了句:“牙齒完好無損,沒事啊。”
“不可能,大夫,麻煩看仔細點,剛才真的掉了一塊東西下來,有點發黑,味道還臭臭的。”
“哦,原來你說的是那個硬疙瘩是吧,那個是牙石,自行脫落了。”醫生解釋道。
“可是為什么牙石脫落的地方,邊緣會很鋒利呢?”小孫接著問道。
醫生說,這就要從牙石的形成說起了。
其實,像小孫這樣的患者在口腔門診并不少見,小孫的牙石已經是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會出現這種“掉墻皮”的現象。
至于牙石,簡單來說就像是我們日常在花園里看到的一些沉積巖,牙石的形成與它們有類似的地方。
在我們馬馬虎虎刷牙的時候,“幸存”下來的牙菌斑和牙垢,在唾液和無機鹽作用下,逐漸鈣化,再經過日積月累的沉積,最后變成了比較堅硬的牙石。
有研究顯示,如果進食后沒有及時清潔口腔,5分鐘內食物殘渣就會被口腔中的細菌“利用”,在牙齒上形成牙菌斑。
在牙菌斑形成后,口腔中的細菌還要將其“做大做強”,大約2小時后,牙菌斑會迅速變厚,但還未開始鈣化的過程,這時如果認真刷牙并用牙線清潔牙縫,是可以將牙菌斑連根鏟除的。
但如果你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給牙菌斑留足了喘息的時間,大約10天以后,牙菌斑上滋生的大量細菌通過分解唾液中的消化酶以及食物殘渣,讓牙菌斑與牙齒緊密的粘合在一起。
這時再想清楚它,可就難了。
牙石一般附著在牙齒表面或者牙根上,牙齒表面牙石大多是黃色,而牙根上的深層牙石是黑色的。
牙石由于是長期沉積的結果,往往和牙齒緊緊地粘在一起,通過普通的漱口和刷牙是無法去除的。只能靠洗牙、刮治等治療手段去除。
1.引發口臭
由于牙石的形成是逐步沉積以及固化的過程,因此它的成分可謂是“包羅萬象”。
我們的口腔并非是完全無菌的,所以,牙石的成分除了各種礦物質以外,還有食物殘渣,細菌、脫落的口腔黏膜細胞、白細胞以及唾液中的蛋白質等,可謂是藏污納垢,很容易引起細菌滋生。
并且,牙石的表面也并不光滑,粗糙的表面和許多微小的縫隙也為細菌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場所。
細菌大量的滋生,產生的腐敗氣味會嚴重影響口氣清新,給你的社交體驗蒙上陰影。
2.危害牙齦健康,導致牙周炎
牙石按照形成的部位可分為眼上牙石和釀下牙石。
齦上牙石是指露出牙齦邊緣以外牙面上的結石,呈淺黃色或黃白色、因其暴露于口腔內,它的顏色往往因飲茶、吸煙、食物因素、藥物等染色而加深。
上牙槽靠后的磨牙(俗稱“大牙”)以及下牙槽靠近舌尖的位置是是牙石容易沉積部位。
牙周病的致病菌常常附著于齦上牙石的表面,原本嬌嫩的牙齦在堅硬的牙石反復刺激下,產生炎癥。
并且隨著牙石的體積增大,炎癥還會向牙齒的深部蔓延,最后造成牙根表面與牙齦的分離并加深,在兩者之間形成牙周袋。
牙周袋內的組織分解物、死亡的炎癥細胞、細菌以及礦物質附著在牙根表面,就形成了危害更大的齦下結石。
齦下牙石為細菌提供了更深部的附著部位,造成牙周組織的進一步破壞,牙槽骨在反復炎癥刺激下開始溶解吸收,到了這一步,牙齒就開始松動了。
好比一棵大樹,樹根周圍的土壤被一點點地挖空,這棵大樹就會失去穩定性,搖搖欲墜,如果不加以干預,最終就會倒下。
因此牙石與牙周病關系密切相關,牙石是細菌的良好附著部位,引起牙齦炎,導致牙周袋的形成,牙周袋又為細菌的積聚以及齦下牙石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破壞牙周組織,所以說,牙石是牙周病的啟動者。
3.牙石導致的牙周病可促進多種慢性病發生。
牙周炎發生時,可以出現水腫、充血、牙齦緣糜爛甚至出血,嚴重時,吃飯,說話、吸吮也會導致牙齦出血。
由于牙齦有著豐富的血液供應,因此如果牙齦長期處于炎癥狀態,也會讓這種炎癥信號傳導到全身各處,引起慢性疾病發生。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2021年有發表研究論文,數據顯示,改善口腔衛生可以大幅降低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與很少刷牙的人相比,每日刷牙1次可降低23%的高血壓風險,而每日最少刷兩次牙,這一降幅可以達到45%。
對于2型糖尿病,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可以降低65%的發病率。
研究還發現,清潔的口腔環境能夠降低許多炎癥分子在身體的濃度,維護血管內皮的健康,降低胰島素抵抗,間接降低了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此外,如果幽門螺旋柑橘附著在牙石上,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消化道,有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
同時咽部是呼吸道與消化道共同使用的空間,口腔感染的細菌也會通過咽部進入肺,引起肺炎。
1.認真刷牙
清除牙面上的牙菌斑,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認真刷牙,有資料顯示,使用巴氏刷牙法可以很好地清理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和軟垢。
2.注意調整飲食結構
少吃松軟粘牙的食物,例如各種糯米制品,特別是小孩要減少進食含糖量高的食物,適量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在咀嚼過程中,可以增加牙齒自清潔作用。
3.矯正牙列不齊等問題
及時矯正牙齒擁擠、錯位,消除牙菌斑滋生的縫隙。
4.消除單邊咀嚼的不良習慣,讓所有的牙齒都能參與咀嚼運動。
5.定期潔牙
應該每隔半年到口腔門診檢查,如發現牙齒有牙石附著,及時去除。
最后,總結一下,牙石的危害主要是由其引起的牙周炎,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在口腔中為牙石的生成提供有利的條件,盡管如此,牙石還是可防可治的。
我們要認真地做好每日的口腔清潔,這樣可以延緩牙石的沉積,切莫偷懶用香口膠替代刷牙。此外,定期到牙科門診進行牙科檢查,可以判斷是否需要洗牙及進一步的牙周治療,幫助我們維護口腔健康。
參考資料:
1、沈瀟. 小牙石,大麻煩[J]. 中老年保健,2021(01):27.
2、劉強. 話說牙石[J]. 醫藥與保健,2008(06):48.
3、晨雨. 牙石與洗牙[J]. 人人健康,2006(08):33.
4、好好刷牙可防高血壓和糖尿病.文匯報. 2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