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是個不容小覷的地方,蘇東坡曾說“上黨從來天下脊”,可見長治的氣質也是非同一般,而長治府城城隍廟給人的驚嘆,也是非比尋常。
山西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城隍廟就在長治。
長治府城隍廟又稱潞安府城隍廟。秦始皇所置三十六郡,其中之一的上黨郡即為潞安府——長治市,潞安府城隍廟位于山西長治市東大街廟道巷。
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筑。它是一座集元、明、清三代緊密有致、氣勢雄渾,完整珍貴的古代建筑群。
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朱元璋大封城隍神,用意為“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按照明代對城隍的分封,潞安府城隍廟的城隍算是“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官階為正二品。
長治城隍廟現存建筑中,最古老的為正殿,是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258年)在原有廟址上重建而成的,距今足有758年的時間跨度,它的規模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城隍廟中大殿為元代原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殿內采用減柱法,僅用內柱四根,梁架簡略,用材碩大,檐柱、內金柱為石制小八角方柱,整座建筑元代風格明顯。
中大殿的城隍神色威嚴端坐正中,墻壁上還繪有城隍出巡圖,每逢四月十五,城隍出巡,八人肩抬轎輿,前有開道的武裝護衛,左右有牽馬打扇的童仆,兩邊有判官、黑白無常以及差役隨從,威風凜凜。壁畫設色簡略,水墨工筆兼蓄,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端莊,比例協調,非常珍貴。
中大殿屋頂覆以琉璃,黑藍綠三色的琉璃脊獸,色彩純正,富麗堂皇,是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據說北京故宮的琉璃就是源于上黨地區。
宏門是一個廟宇規模大小的象征,有宏門的廟宇大都是規模宏大,規制完整,具有典型的州一級建筑。潞安府城隍廟現存的宏門是在舊基礎上遍訪當地老人又結合明代建筑特點設計修建的。
宏門為重樓式建筑,高大雄偉,下層為拱券門洞,上方門楣書“宏門”,重樓上建閣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四周設廊,可供游人登高眺望。
玄鑒樓三層,門前依樓建有歇山式抱廈。樓的明間底層辟為門洞,是進入中院的必經之門。
玄鑒樓,玄者,陰也,黑也,代指冥間;鑒者,鏡也,察也,意指洞察秋毫、懲惡揚善?!靶b”,有“深奧微妙”、“可以為鑒”之意,同“懸鑒”,“懸鑒”典出《新唐書》魏征傳:“帝后臨朝,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鑒,內防已過。今魏征失,一鑒亡矣?!边@里把戲樓比做高懸之“鑒”,以古為鑒,以故為鑒。
宏門街上兩座牌樓拔地而起,木牌樓為四柱七樓式,頂飾琉璃,正面上書“神威顯祠”,背面為“圣德廣施”。
石牌樓為四柱三樓式,正面上刻“瑞日祥門”,背面為“威靈顯赫”,整體為漢白玉雕之。
玄鑒樓背面是戲樓,戲樓面闊三間,明間增大,前檐下部由四根置于石柱礎上的木柱支撐,四根柱頭之上是厚厚的大額枋,橫置在前檐。
最有看點是額枋下的闌額雕刻著二龍戲珠,采用透雕等工藝使得龍栩栩如生。
城隍爺的寢宮,寢宮前有一放生池,為近代修建。寢宮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 年),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金柱上有明代壁畫。
正殿塑有彩色城隍像,還有城隍奶奶以及城隍爺的部屬塑像,是國內現存府、縣兩級城隍廟內所沒有的。正殿正脊上黑釉行龍亦為明代原物,潛伏爪牙,蜿蜒欲動,也是國內少見。
這個冬季來山西長治,看中國最大的府城城隍廟,領略古建筑和原生態氣息帶給人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