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今年65歲,
五年前,她的兒媳婦給家里添了一個小孫女。
由于夫妻倆工作比較忙,
于是就把王奶奶從老家接到了廣州,
讓王奶奶幫忙帶帶孩子。
王奶奶可謂是盡心盡力,
把自己最好的愛都給了可愛的小孫女。
平時兒子兒媳上班的時候,
她就一直在家照顧孫女。
等孫女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也仍然由王奶奶接送。
可以說,孫女和王奶奶在一起待的時間是最長的。
原以為,孫女會和自己更加親近。
但是讓王奶奶感到不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孫女跟自己越來越不親近了。
以前,孫女還喜歡纏著她讓她講故事。
現在,孫女卻很少主動和她待在一起,
反而更喜歡往兒子兒媳的房間跑。
更令王奶奶傷心的是,
有一次自己和兒媳發(fā)生了矛盾,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
結果,孫女卻對著王奶奶大吼大叫,
讓她不要欺負自己的媽媽。
這可把王奶奶氣壞了,直接收拾行李回到了老家。
直到現在她也沒想明白,
孫女明明是由自己帶大的,為什么跟自己越來越不親了呢?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偶然,
有人則認為是因為孩子太小不懂得感恩。
那么,
針對這個問題,
心理學家又是如何解釋的呢?
聽完后你會發(fā)現,出現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
母親與孩子的關系是任何一種關系都無法取代的。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榮格曾經提出個這樣一個觀點。
他認為,母親和孩子的關系代表著親密,
最終指向的是融合;
而父親和孩子的關系代表著規(guī)則,最終指向的是分離。
不僅如此,孩子一開始就孕育在母親的身體里。
母親需要懷胎十月才能將孩子生下。
等孩子生下后,由于需要哺乳,
孩子和母親的關系也比父親要更加親密。
因此,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
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是任何一種關系都無法取代的。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
孩子很容易和照顧他們的家人建立依戀關系。
很明顯,照顧孩子最多的那個人往往和孩子的關系更加親密。
因為在那個時期,
孩子對親密關系還沒有意識,
他們會理所當然地和那些時常照顧他們的人更加親密。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也開始意識到家庭的結構關系。
他們明白,誰是媽媽,誰是爸爸,能夠分清關系的主次。
很多孩子可能會從別的家庭關系以及其他途徑意識到,
自己和爸爸媽媽才是一個家庭,
爸爸媽媽才是最重要的,
爺爺奶奶之類的長輩對他們的重要性也會逐漸降低。
同時,他們也會更傾向于和父母建立依戀關系,尤其是母親。
因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會漸漸和父母以外的照顧者疏遠。
這雖然會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但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此外,因為婆媳關系的特殊性,
孩子在長大后也很容易因為母親與奶奶的關系而和奶奶日漸疏遠。
在王奶奶的案例中,
雖然她一直承擔著照顧孫女的主要責任,
但是在她和兒媳發(fā)生矛盾的時候,
孫女很明顯是站在母親這邊的。
這是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和母親的關系要比和奶奶之類的長輩要更加親密。
同時,在日常的相處過程中,
他們可能也注意到了母親和奶奶之間的矛盾。
有些奶奶很喜歡在孫子孫女面前說自己兒媳的壞話。
在孩子小的時候,
他們往往還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可能不會對奶奶的行為產生太多的反感。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他們能夠簡單地判斷在一個沖突中,
誰是受害者,誰是主動挑起矛盾的人。
如果這個時候奶奶仍然總是在說孩子母親的壞話,
即使她們對孫子孫女再好,
也不會讓他們和自己的關系變得更親近,
反而還會讓他們和自己更加疏遠。
除了這兩個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是,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和母親之間的代溝,
往往比和奶奶之間的代溝要更小。
兩代人之間存在代溝的問題在家庭關系中是無法避免的,
而奶奶那輩人顯然和孫子孫女之間的代溝要更大。
很多奶奶以為自己和孫子孫女無話不談,
親密無間。
但事實上,
這種情況一般只會發(fā)生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們會產生自己的思想,
形成獨立的自我觀念。
他們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
輕易被長輩所影響。
當他們發(fā)現,自己和父母溝通比和奶奶溝通更容易的時候,
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會和奶奶越來越疏遠。
其實,孩子和奶奶的關系越來越遠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孩子會漸漸長大,在他們具有屬于自己的獨立思想后,
他們不僅會和奶奶越來越疏遠,
還會和父母越來越疏遠。
不過,這種疏遠并非關系不好,
可能僅僅意味著一種獨立。
因此,奶奶們應該抱著一個平常心去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不是一個物品,更不是某個人的私有物,
而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當然,奶奶們也可以通過一些行為來維持自己和孫子孫女之間的親密關系。
首先,奶奶應該和孩子的母親建立一個健康的關系。
大人之間的矛盾應該由大人解決,
在孩子面前說孩子母親的壞話是不可取的,
反而還會讓孩子對奶奶感到反感。
當奶奶和孩子母親能夠建立一個健康的婆媳關系時,
孩子也就會更容易親近奶奶,
否則可能就會出現孩子因為母親和奶奶產生對立的情況。
此外,奶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不要再用自己那輩的老思想去束縛孩子。
時代不同,人的思想也會發(fā)生改變。
相對于一個思想古板,固執(zhí)嚴肅的奶奶,
孩子更喜歡和思想開明的奶奶相處,
他們也愿意像這樣的奶奶敞開心扉。
文 | 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