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英國要脫離歐盟的事情在國內也是鬧得紛紛揚揚。但很多人不理解英國好好地為什么要脫離歐盟組織。其實這個問題很復雜,一部英國史相當于半部歐洲史。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系一直就是這樣相愛相殺,直到現在問英國人是否屬于歐洲時,英國都要先愣一下。很多英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歐洲在海峽對面,而這里是英國。這是長期的政治博弈和地理因素決定,就像亞洲的日本也非常類似。日本是一個亞洲國家,但它的小伙伴都是歐美國家。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
英國是西歐的島國,在14世紀之前,英國也一直想利用武力染指歐洲大陸。但是他它到了歐洲大陸強國法國的阻擊,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權威是毋庸置疑的。英國在戰爭手段失敗以后,開始用聯姻等手段,變相的獲得歐洲大陸的土地。英國一度成為一個大陸兼海洋的國家,但是英法百年戰爭摧毀了一切。在這次長時間的戰爭中,英國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再次蛻變會一個海洋國家。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后,英國利用自己特殊的優勢,先后擊敗了荷蘭和西班牙。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遍及各大洲。此時的英國已經放棄了染指歐洲大陸的想法,它只能做一個專職的海洋國家。
英國在逐步崛起的同時,法國也沒有逐步衰落。法蘭西曾經一度輝煌,這是一個海洋和大陸利益雙豐收的國家。此時的英國在陸地上無力與強大的法國相抗衡,不過英國人的外交手腕很強,大陸均衡政策隨后出爐。英國利用歐洲各國的矛盾,共同遏制不可一世的法國。英國的這套辦法十分成功,英國先后擊敗了法王路易十四和盛極一時的拿破侖。在維也納體系形成之后,歐洲大陸再次恢復到了均衡狀態,這是英國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不過沙俄這頭北極熊又開始了張牙舞爪的擴張,英法等國聯合砍下了俄國伸向地中海的爪子。這個局面是英國的得意之作,英國人認為只要能保證這樣的局面,自己永遠都是世界的老大。
二、面對各大國的爭霸,采用了奇怪的孤立主義政策
擊敗了沙俄之后,英國認為終于天下太平了。但短短十余年之后,德國就崛起了,而且一口氣暴打了法國。隨后的一段時間里,德國、奧地利、意大利、沙俄、法國等國家亂成了一鍋粥。英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根本不屑于和它們競爭。到了20世紀末期,情況發生了變化。德國和奧地利、法國和俄國形成了戰略同盟,這對英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大陸均衡政策這回玩不轉了。隨后英國迅速調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這就是光榮孤立主義。美國不愧和英國是一家人,大陸均衡和光榮孤立這兩個政策,美國人現在還在用。不過最終英國意識到了德國對自己的威脅,英國徹底放下架子加入了法國和俄國的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打擊是致命的,僅僅是英軍就陣亡了68萬人。英國的地位已經被美國所超越。
一戰以后,英國干了一件蠢到家的事情,它和法國一起將美國排擠出了歐洲。但問題是英法兩國有沒有足夠的實力維持歐洲的問題,這樣的秩序注定是不會長久的。納粹德國崛起之后,顯露出野心勃勃的擴張勢頭。英法兩位為了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一再對德國退讓,這就是綏靖政策。客觀的說,英法兩國的綏靖政策是激起二戰額原因只要。當時英法與德國的關系是麻稈打狼兩頭怕。在二戰期間,雖然英國在名義上仍是三大強國之一。對于英國當時的處境,英國首相丘吉爾是有清楚認識的。他做了一個比方:“左邊是龐大的北極熊,右邊是強壯的北美野牛,而英國是中間可憐的小毛驢。”
三、英國最終放下了最后的面子
二戰剛剛結束時,歐洲大陸的各國飽經戰火催促,英國絕對是歐洲經濟情況最好的國家。歐洲絕不甘心就此墮落下去,法德意等國為了對抗蘇聯,組成了歐共體。其實歐共體也有擺脫美國控制的原因,不過歐洲各國都沒有明說。起初英國一直擺架子,維護著大英帝國的尊嚴,拒絕加入歐共體。但到了60年代,英國也看出了歐共體的有利之處。英國終于放下了架子,選擇加入了歐共體。歐共體就是歐盟的前身,此次英國要退出歐盟,最大的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歐洲大陸很多國家對移民的門檻要求很低,而且國家福利相當好。英國則完全不同,在各方面都比較嚴格,在英國看來,這些歐洲國家是在拿自己的錢去做好人。這對英國經濟是一種脫離,經濟問題加上政治影響促成了英國脫離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