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清泰三年四月,后唐明宗的駙馬沙陀人石敬瑭,勾結契丹人,率軍攻入洛陽,滅后唐稱帝,國號晉,建都汴梁,史稱后晉。石敬瑭為了能當上皇帝,認了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當爹,同時也向契丹稱臣,成了歷史著名的“兒皇帝”。
石敬瑭
兒皇帝也不忘記籠絡夏州李氏,授李彝殷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后來,兒皇帝死了,他的兒子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晉出帝又給李彝殷加上了檢校太師的頭銜。
晉出帝石重貴不象他老子那樣對契丹是一味奴顏婢膝,后晉開運元年正月,石重貴向耶律德光表示從今以后他只當孫子,不當臣子了。
契丹人對此大為不滿,馬上興兵問罪。李彝殷立即出兵援救后晉,他親率蕃漢兵4萬余人,自麟州渡黃河進攻契丹西境,為后晉牽制契丹兵力。
后晉開運三年,耶律德光還是馬踏黃河,滅掉了后晉。第二年,石敬瑭的部將太原節度使沙陀人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漢,也建都于汴梁,史稱后漢,。
后漢乾祐元年,劉知遠的兒子后漢隱帝劉承祐為了籠絡夏州李氏,授李彝殷為侍中。同年三月,后漢護國節度使李守貞與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一同叛漢,派兵扼守潼關,李守貞自稱秦王。李守貞派人持重金到夏州,希望李彝殷出兵相助。
李彝殷認為他也可以出手在中原撈一把了,他很爽快地答應了請求,隨即率軍向潼關進發。很可惜,這些叛軍的實力太弱,后漢隱帝派樞密使郭威率領大軍,很快就包圍了叛軍。李彝殷實一看風頭不對,為了保存實力,緊急下令撤軍,返回夏州。
劉知遠
李彝殷的挑釁嘗試雖然沒有付諸實施,但是他畢竟顯露了對中原的興趣,夏州不再奉行原先的孤立主義了。但是,這一切并沒有引起后漢朝廷的足夠警惕,他們反而是一味地對夏州推行籠絡政策。后漢乾祐二年,隱帝又將靜州地劃歸李彝殷,并任命他為中書令。
后漢乾祐四年,后漢鄴都留守郭威與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實,舉兵攻入汴梁,殺死隱帝。郭威即皇帝位,國號周,還是建都于汴梁,史稱后周。郭威稱帝后,對這個夏州李氏也是繼承了前代優容、籠絡的政策,加封李彝殷為隴西郡王,顯德元年又加封他為西平王。
可是這個李彝殷卻一點都不領情,他或許根本就不看好這個后周朝廷,他反而去拍盤踞在山西一帶,依附于契丹人的北漢偽政權的馬屁,向北漢奉表稱臣。
郭威死后,皇位傳給了他的干兒子柴榮,是為周世宗。這個柴榮能力很強,又能勵精圖治,很快國力就強大起來,逐漸滅掉了很多割據勢力。這回,勢利的夏州李氏掉轉回來拍后周的馬屁,后周顯德四年,李彝殷派人到汴梁向柴榮納表稱臣。
如果不從唐代宗永泰元年,拓跋鮮卑首領拓跋朝光居銀夏算起,僅僅從拓跋思恭被唐僖宗任命為夏州節度使,冊封為夏國公,建立起拓跋家族統治的夏州政權算起,經過唐季五代,傳至李彝殷,歷經六代,共計74年.
這一期間,拓跋氏家族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尋找新的靠山,拍新的馬屁,同所謂的中央朝廷搞好關系,不時地出兵幫助中央平叛,以及利用藩鎮混戰之機,見風使舵,幫助一方消滅另一方,從中漁利,從而不僅使自己這個家族在夏州一帶站穩了腳跟,而且不斷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實力,拓展了地盤。
另一方面,拓跋氏家族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早已自成一套獨立的行政體制,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定難軍節度使早已是未加冕的國王了。這正如《宋史·夏國傳》中說的:“雖未稱國而王其土久矣!!”此可謂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