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埃及外,蒙古人進入印度也受阻礙,重要還是氣候,和一個叫角獸的神物,那些勸退的將軍們,忽悠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居然相信了。蒙古如果真的和印度人對戰,印度可能都不是蒙古人對手,十六世紀,蒙古后人,巴布兒最終征服印度。建立莫臥兒王朝。那時蒙古人已不是什么純東方蒙古人了,而已突厥化,是與不是已沒有多大意義。
二 ,對日本用兵也是個有去無回,蒙古帝國皇帝加上元朝皇帝忽必烈急于攻日,可由于海上臺風變化莫測,蒙古造船技術劣汰顯露,倉促求成,蒙古人不敵日軍,不能上岸,一直逗留海上,連個基地都沒有,等仗還沒真正打起來,臺風來了,人船俱毀。
三,蒙古對南宋用兵上是最頭疼的事,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到忽必烈半個世紀里,代表中原正統的南宋使蒙古人嘗到什么叫失敗的滋味,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蒙古帝國末期。蒙哥汗御駕親征,突然駕崩于釣魚城,忽必烈為了汗位,不得不放棄攻打南宋,這場戰爭因賈似道求和暫緩。
四,在歐洲土地上,拔都西征,進展順利,俄羅斯諸國降服,俄羅斯那時也是唯一一個被外族征服的國家,他們向西,直搗意大利,在地中海停頓。
五,最后說說埃及吧!為什么放在最后,它是代表蒙古帝國真正走向末期,那時蒙古人已沒有能力在向更西方拓展疆域,蒙哥在南宋戰場上駕崩,同時,蒙古諸王們個個磨拳搽掌,分庭抗禮,實際統治者一死,沒有誰再能駕馭整個帝國,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廝打起來,西域個個諸王看笑話,準備獨立。 忽必烈為了皇位和阿里不哥在東方大戰在即同時,西方同時也醞釀一場戰爭,一支十多萬西征軍,消滅阿拉帝國后,從敘利亞南下,準備一舉拿下埃及。突然一場國際突發性事件爆發,蒙哥駕崩于中國,消息傳到旭烈兀耳朵里,他明白自己親哥哥一死就是當今皇帝,而皇位誰有資格,肯定得有人坐,自己正好有西征之功,所以率主力停止攻打埃及,北上東還爭奪皇位。東還的同時只給邊境留有兩萬大軍,繼續執行西進埃及的命令。兩萬大軍正好由旭烈兀愛將帖的不花統帥,他審時度勢,先不急于進攻,而是寫了封嚇唬對方的信函,埃及那時腐敗的國主已被能爭善戰的大將奪權,建立新王朝就是所謂的馬穆魯克王朝。埃及一個新生政權自然而然戰斗力很強,畢竟是新血液,加上他的國王精明強干,所以不把蒙古人放在眼里,他招募的騎兵大都來自北非,從未接觸過蒙古人,也不了解對方底細。所以蒙古人被出其不意的攻擊很容易嚇壞,往往最后就是被引誘到陷阱團團包圍。蒙古人征戰歐亞大陸,始終認為自己是勝利者,他們自然也沒把埃及放在眼里,可是過于輕敵,致使其釀成大錯。光憑幾個嚇唬詞,嚇住不了對方。這場決戰最終在不知名的阿音扎魯特爆發,蒙古與埃及的決戰明顯處于劣勢,可帖的不花為了維護蒙古軍長勝不敗的榮譽,寧可戰死也絕不后撤,他率領兩萬單扛埃及騎兵,恐怕一個干二三個也干不完。畢竟當時馬穆魯克騎兵戰斗力根本就不輸蒙古人,各方面素質很強,在蒙古挑起不義的戰爭,站在不利的一方,所以敗的很慘!蒙古主力的離開讓蒙古軍失去了主心骨,埃及王胡都斯正是抓住實際才狠狠揍了蒙古軍一頓,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并不是什么天下第一。
謝邀。首先糾正您一個問題。馬穆魯克騎兵并沒有打敗成吉思汗。他打敗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時代的蒙古兵。而且他們打敗的也不是蒙哥,而是蒙哥派遣西征的旭烈兀西征軍。他們打敗的也不是西征軍主力,而是西征軍主力撤退后留守的部隊。而蒙古西征軍為什么撤退呢?乃是因為蒙哥在合川釣魚城被南宋軍隊打死了,旭烈兀要趕回去參加內部爭奪皇位的斗爭……
當時,蒙古大將旭烈兀發動第三次西征,摧毀波斯王國,攻克巴格達,把哈里發用馬活活踩死。其后繼續橫掃中東,埃及馬木留克王國成為伊斯蘭教最后的堡壘。
這時候,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被宋軍打死。旭烈兀要回去幫著哥哥忽必烈爭奪汗位,拔寨東歸,只留下大將怯的不花鎮守西亞,手下軍隊只有兩萬,其中蒙古軍才幾千人,其他是附庸國。當然,即使如此,蒙古鐵騎依然很厲害。旭烈兀回去后不久,西亞的十字軍去招惹蒙古人,被怯的不花殺得丟盔棄甲,重鎮西頓被攻克。
這時候,馬木留克大將拜伯爾斯認為,蒙古人勝了這一仗,十字軍就和他們成了死對頭,同時怯的不花打了勝仗,多半要驕橫狂妄。這時候正是馬木留克軍團戰勝蒙古人的良機。
馬穆魯克的蘇丹忽都思同意了。他和拜伯爾斯率領馬木留克軍1萬多人從埃及直驅西亞。半路上匯合了西亞的阿拉伯人和突厥人1萬多人。途經十字軍的城堡,不但沒有遭到攔截,反而得到了糧草補充。
1260年9月3日,馬穆魯克和蒙古兩軍在艾因·賈魯平原相遇。怯的不花率領蒙古軍隊猛撲上來。拜伯爾斯率領馬木留克軍隊稍作戰斗,撥馬就走。怯的不花緊追上去。追了一程,拜伯爾斯軍逃進山谷。怯的不花跟著沖了進去,卻看忽都思在此設下埋伏,中間馬木留克騎兵擺成6公里長的新月形陣勢,兩邊是同盟軍騎兵,將蒙古騎兵三面包圍。
怯的不花親率全軍,朝敵陣猛撲上去。馬木留克騎兵亂箭如雨,射得前隊蒙古兵紛紛落馬。隨后兩軍展開血戰,馬木留克騎兵的近戰格斗訓練嫻熟,裝備和防護也好,逐漸占了上風。怯的不花親率衛隊沖鋒,中箭身亡。蒙古軍群龍無首,被馬穆魯克軍隊全殲。
可見,埃及馬穆魯克騎兵能打贏,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對手蒙古人自己內亂,只剩下一支七拼八湊的偏師,整體戰力上處于劣勢。
其次,拜伯爾斯從外交上利構建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聯手對抗蒙古人的客觀態勢。
最后,在具體戰場上,拜伯爾斯選擇了伏擊,而蒙古軍隊驕橫跋扈,正中詭計,進一步拉大雙方差距。
如果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主力,估計馬穆魯克會被趟平。
(成吉思汗:老夫怎么可能輸給馬穆魯克)
馬穆魯克打敗的是蒙古軍隊,而不是成吉思汗。
馬穆魯克戰勝蒙古軍是在1260年,而成吉思汗在1227年就死了。
馬穆魯克打敗蒙古軍團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很多,主要無非是以下原因:人數、環境、士氣、各自的文化內核。
1260年,馬穆魯克大軍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附近的艾因賈魯,以兩萬對五千的比例擊敗蒙古人,打敗了蒙古大軍,這是蒙古大軍在西征歷史上第一次野戰中被對手全殲。
注意這里的雙方比例,馬穆魯克2萬人,蒙古軍隊5千,2萬人打5千人,實力比例子啊4:1,打敗對手是很正常的吧?
由于馬匹對駱駝的氣味非常厭惡,駕馭駱駝作戰的撒拉遜戰士就成為騎兵的最大殺手。和普通撒拉遜戰士不同,馬穆魯克裝備著相當嚴密的甲胄。
總之來講,就是馬穆魯克的戰士更加習慣于沙漠作戰,而蒙古軍人則是客場作戰所以更加不好。
蒙古人是靠重騎兵的只是在與東歐各國打的時候為了對付東歐的重騎兵如條頓的所以才用精湛的騎射消耗重騎兵,主體戰斗還是靠蒙古重騎兵,這樣就來問題了,馬穆魯克的近戰要強于蒙古人,他們是職業軍隊,長期的訓練是蒙古人不能比的,其次蒙古人的騎射馬穆魯克也會,而且不遜于蒙古人,馬穆魯克的士氣在之前略低,因為聽信謠傳蒙古人不可戰勝之類的,蒙古人則驕傲自大真以為不可戰勝了,結果埃及蘇丹提起馬穆魯克的士氣后一舉擊敗蒙古。
馬穆魯克是阿拔斯王朝的軍隊,而阿拔斯王朝是伊斯蘭教軍政合一的政權,所有的軍隊都是伊斯蘭教徒,宗教的力量使軍隊每個戰士都充滿士氣,而蒙古軍團里則是薩滿教和密教的淺信徒。從軍隊意志力上來講,蒙古軍團較弱。
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