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也就是宋仁宗景佑五年,原來隸屬于宋朝的黨項族首領李元昊突然稱帝,表示要脫離北宋的管轄,并且去掉宋朝給予的封號,建國號為“大夏”,這就是歷史上的“西夏國”。
稱帝后不久,李元昊寫信通知了當時的北宋政府,要求中央政府承認他已經是皇帝的事實。李元昊此舉顯然觸怒了當時的宋仁宗,滿朝文物也是一片聲討之勢。于是,宋仁宗在當年六月下旨撤去李元昊之前的官位爵位,并懸賞捉拿。從此,歷時三年之久的宋夏戰爭拉開序幕。
北宋和西夏的小戰雖然很多,但影響戰爭勝負的卻是三場大戰役:分別是“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此三大戰都是以北宋失敗告終。三川口之戰中,雖然北宋成功抵御了西夏軍隊的入侵,但是損兵折將太多,導致宋朝在甘陜青寧邊境的防御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面。
好水川之戰,李元昊再次率領十萬大軍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卻佯稱要攻打渭洲,計劃引誘宋軍深入。還好宋朝當時有足智多謀的范仲淹在,導致西夏軍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名相韓琦卻不聽范仲淹的勸阻,輕敵深入西夏腹地,導致中了西夏的伏擊,宋軍幾乎全軍覆沒。仁宗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怒,于是貶了韓琦和范仲淹。
由于范仲淹退出戰場,西夏軍當時一片歡呼。于是慶歷二年,李元昊采納謀士張元的計策,先是讓大量西夏軍牽制宋朝邊境軍隊,然后派出一支精兵乘機直搗北宋軍事力量較為薄弱的關中,伺機占領長安。李元昊兵分兩路進軍關中,其中一路軍在定川寨大敗宋軍,宋軍九千余人全軍覆沒。然而西夏另一路軍卻遭遇宋軍頑強抵抗,西夏軍全軍覆沒。至此,李元昊意圖逐鹿中原的美夢就此破滅。
宋仁宗
由于李元昊好大喜功又窮兵黷武,導致西夏空庫空空如也,西夏國內百姓怨聲載道,西夏不得不尋求與北宋和談的機會。因此,公元1042年,李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貴前往宋朝議和。宋仁宗也表示愿意接受西夏的和議,并將談判全權交給了當時的龐太師龐籍。
談判的結果是李元昊取消帝號,由宋朝冊立為夏國王,西夏向宋朝俯首稱臣,宋每年給西夏許多白銀、絹和茶葉。從此,宋和西夏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關系,兩國貿易往來十分頻繁,促進了西北邊境地區的發展。李元昊雖然名義上不是皇帝了,但這對他并沒什么損失,而且還能從宋朝得到大量的好處,繼續在西北做他的土皇帝,這買賣確實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