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一朋友聊到赤壁之戰(zhàn),當時曹操志得意滿,以為一統天下指日可待,中了黃蓋的詐降計,結果造成了火燒赤壁,曹操大敗的結局。網友就表示:曹操真蠢,這么明顯的計策,居然相信,要是我,肯定不會相信。
我說:這很正常,中了苦肉計嗎,有啥稀奇?
他說:我感覺這是假的,大戰(zhàn)在即,對方的人過來說要投降,我肯定不相信。
我說:對,你很謹慎,沒錯,但你也就是你,成不了曹操。
很多朋友對于歷史事件抱有懷疑態(tài)度,這是對的。不過就黃蓋詐降這件事,應該是有很高可信度的。他們的疑問是:曹操那么聰明,怎么會中這種計策?是不是太蠢了?
其實問題很復雜。我們來看看曹操一共有多少次接收到投降信息。
征張繡時,張繡投降,曹操接納,于是帶親兵進城享樂,被張繡和賈詡設計突襲,差點喪命,這一戰(zhàn)猛將典韋、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戰(zhàn)死。起初,張繡是真心投降的,但曹操享樂過了頭,搞到張繡嫂子頭上了,張繡不能忍受這樣的侮辱,于是才起了反心。這一次,曹操接納投降應該是正確的,但他沒有處理好和降軍的關系,導致了激變。
最為著名的一次應該是官渡之戰(zhàn)了。曹操以1萬的兵力和袁紹大軍相持于官渡,進不能破敵,退幾乎難以扼守,糧草將盡,岌岌可危。這個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過來投降,而且告訴曹操袁紹的糧倉所在,讓曹操帶兵突襲。在這種危急的時刻,很多人對于許攸是不相信的。大戰(zhàn)正酣,你說你過來投降?你騙誰呢?
但是曹操選擇相信,并且是百分百的相信,因為他接下來舉動證明了他的信任是100%的。他命令曹洪堅守本陣,自己親率輕騎去襲擊烏巢。如果許攸是詐降,曹操這一去必定是會掉進伏擊圈的,生死難料。曹操選擇自己親自前去,說明他選擇了百分百的信任。如果他持有哪怕一點的觀望態(tài)度,他大可派曹洪去,自己在家看守大本營,如果曹洪成功了,再呼應出擊。這次果斷的接納投降,換來了是曹操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從此袁紹退出歷史舞臺,曹操一統北方,霸業(yè)達到最高峰。
所以,對待投降,你不能一味不信,你也不能輕信。你什么都不信,那你將會失去戰(zhàn)機,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有時候無法掌握百分百的情報,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戰(zhàn)場的直覺、形勢的估量去賭一把。賭贏賭輸,要看你自己的判斷能力、眼光了。這是沒有辦法的。如果你說,我絕對不相信詐降,曹操好傻,我一眼看破黃蓋詐降,那你在官渡之戰(zhàn)的那一關的時候就game over了,根本走不到赤壁之戰(zhàn)那一關去。
所以,赤壁之戰(zhàn),相信黃蓋投降或不相信,都是正常的。曹操的兵法正奇結合,詭詐并用,出其不意,既擅長攻堅,也喜歡弄險。縱觀他的戰(zhàn)爭史,赤壁之戰(zhàn)中對于黃蓋詐降的信任,只不過是他諸多弄險中的一次而已,并沒有什么特殊。只不過這一次,他賭輸了而已。
黃蓋的這個詐降計,有其高明之處,他也同時是一個苦肉計,用這樣的自虐的方式來換取詐降的成功率,也算是很拼了,當一個人被打得皮開肉綻奄奄一息,你再考慮他是功臣老將,被一個年輕后生這樣欺負,曹操相信他是真降也就多了一份心理依據了。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劉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