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二戰對世界殖民體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尤其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國英國的殖民統治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搖搖欲墜,在英屬印度這種情況尤為嚴重。英屬印度的各成員都紛紛要求獨立,最終,經過激烈的談判和斗爭,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率先獨立,次年緬甸也脫離英印獲得了獨立。在緬甸獨立過程中,緬甸拒絕了印度伸過來的橄欖枝,拒絕和印度繼續搭伙。為了獨立,緬甸向英國和印度做了很大的妥協,緬甸甚至向印度支付了1億美元的債務欠款。那么緬甸為何不愿意和印度搭伙,非要獨立?
第一,緬甸原本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管是民族、語言還是文化都和印度不同,緬甸只是被英國人強行拉入了英屬印度。事實上,印度只是個地理概念,英印本身也不等同于印度,印度也從來沒有完全統一過印度大陸,是英國幫助印度完成了統一,而且給印度并入了很多新的領土,比如緬甸和馬爾代夫。雖然英印表面上完成了統一,但英印只是個松散的殖民地聯合體。所以英印解體后,各地區紛紛要求恢復獨立。本來就不是一家人,即使搭伙也沒有太大的意思,強扭的瓜不甜。
第二,緬甸早在二戰時就在謀求獨立,為了獨立他們不惜投靠日本人。二戰中,緬甸獨立勢力獲得巨大的發展,到日本投降時,已經控制了緬甸的很多地區。在緬甸正式獨立前,緬甸事實上已經處于獨立狀態,而國內民族獨立熱情高漲,緬甸被殖民了那么久好不容易獨立,所以不可能接受印度合并的提議。此外,印度知道印度獨立勢不可擋,英國為打壓印度,也有意讓緬甸獨立,有英國在中間攪合,印度想和緬甸搭伙根本沒戲。
第三,雖然印度向緬甸伸出了橄欖枝,尼赫魯試圖帶著緬甸一起獨立,但雙方根本談不到一起去。緬甸人深知他們不可能成為合并后印度的總統,緬甸和印度合并只是給印度做嫁衣,所以拒絕了印度的提議。其實,印度獨立時如果能帶上緬甸就好了,肯定跟巴基斯坦一樣再次陷入分裂,然后兩國打個不停,巴基斯坦和緬甸東西夾擊,到時候一定非常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