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大多數人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除此之外,對其他歷朝歷代詩人以及他們的文學成就,相對來說知之甚少。
今天介紹的高啟,是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又與王行等號稱"北郭十友"。
高啟,字季迪,號槎軒,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代(1336-1374),很多人讀過高啟的《書博雞者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有句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劉基,便是民間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劉伯溫。
高啟寫過一組關于梅花的七律,前人稱其《梅花九首》"飄逸絕群,句鍛字煉"。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
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瞑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
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云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
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春溫。
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云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
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云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
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
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
掀篷圖里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獨開無那只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
廉外鐘來月初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云鄉。
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臺荒。
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
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如果將高啟的梅花九首同杜甫秋興八首相比,確實少了一些場面宏大的歷史縱深。從這個側面,也反映了唐詩與其他歷史朝代詩歌的藝術高下之分。
唐朝國運昌隆盛產詩人,唐詩的題材量多面廣,或意境恢弘或詩情畫意或朦朧凄迷,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座尚未被逾越的藝術高峰。
宋詩另辟蹊徑,在意境中融入哲理,誕生了蘇軾王安石等一大批杰出詩人,使宋詩與唐詩交相輝映,成為另一座藝術高峰。
明詩沒能找到突破口,打個比方,只能算是爬到半山腰而已。
但就詠物詩來說,高啟的這組梅花詩,通過對梅花意象的反復詠唱,多方位渲染描寫,用以自況,也達到相當高度的藝術成就。
《紅樓夢》里人物結社賦詩,其中有幾組詩吟詠菊花海棠,或多或少有從高啟這組詩化用。
《卜算子·詠梅》是毛澤東讀陸游的同題詞,反其意而作,描寫梅花不賦離愁而凌寒獨笑。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大家發現沒有,這個凌寒獨笑意象,也是借鑒了高啟梅花九首的結束篇,“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高啟的梅花九首,使用了大量典故,比如袁安臥雪的故事,趙師雄羅浮遇美的傳言,陶弘景山中隱居的故事,化用了杜甫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詩句,還有鮫人泣珠、藍田種玉等典故,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高啟的梅花九首,佳句迭出俯拾皆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與歷代詠梅詩相比,也是靈光閃耀,為明詩掙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