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下午好,一說到“太監”這兩字,大家可能立即會想到以趙高、劉謹為代表,專職擅權亂政、禍國殃民的無良小人。但木子今天介紹的這位卻是太監中的例外,他的忠君氣節可真是羞煞那些個文人士子。
王承恩,河北邢臺人,自小家庭苦困、父母雙亡,后被遠方親戚賣進宮當個小太監。同樣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也有一段凄涼不幸的童年,他的生母是宮中地位極卑微的宮女,5歲時,由于其生母被太子下令杖殺,朱由檢被托付給庶母撫養,后來又被交于另一庶母撫養。直到11歲時被兄長分封為信王,他的處境才有所改善。
崇禎皇帝朱由檢劇照
而王承恩進宮后的第一個主子正是信王,兩個同樣遭遇的少年碰到一起,彼此扶持,關系自然不同尋常。朱由檢即位后,王承恩便一躍成為秉筆太監。但實際上,王承恩剛開始只是魏忠賢安插在信王身邊的一枚棋子,為其日夜監視朱由檢的一舉一動。直到后來王承恩無意中窺測到魏忠賢的狼子野心,遂主動與魏撇清關系,并一心一意扶持信王。
《江山風雨情》王承恩劇照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信王朱由檢初登大寶,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鏟除閹黨,重掌大權。于是短短三個月,閹黨之首魏忠賢畏罪自殺,肆意張狂多年的東廠也一蹶不振,這一系列的雷霆行動中處處可見王承恩的身影。
《繡春刀》魏忠賢劇照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延續270余年的大明王朝搖搖欲墜,幾十萬大順軍將京城圍得像個鐵通般密不透風,滿朝的大臣逃的逃、死的死,崇禎皇帝也早已神志不清。此時能主持大局的也只有王承恩一人,但一人之力又怎能阻擋大廈傾覆。
李自成大順軍
3月19日凌晨,崇禎帝命令周皇后、袁貴妃等嬪妃為國殉葬,后又親手殺死昭仁公主、刺傷長平公主。隨后,瘋瘋癲癲的皇帝在王承恩的陪伴下登上煤山,面對著烽火硝煙、滿目瘡痍,自覺無法向先祖交代,遂自去冠冕、以發覆面,吊死在歪脖老槐樹上。至于這位陪伴他20多年的老太監王承恩,則是向崇禎皇帝遺體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后,義無反顧地自縊于旁邊的海棠樹上。
崇禎皇帝自縊處
李自成進城后,將崇禎帝及周皇后的尸骨裝入柳木棺中成殮,并命令明朝遺民將其靈柩葬于十三陵田貴妃墓中。王承恩作為陪伴皇帝到最后一刻的忠臣義仆,也被準許埋葬在思陵旁邊,繼續陪伴崇禎帝的枯骨枯榮。
戲劇性的是,富有詩人氣質的順治皇帝被這段事跡感動,遂下旨為王承恩樹碑立傳,并親自題寫了八百字祭文??滴趸实垡苍鵀樗麡浔?,甚至還曾率眾臣為其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