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種姓等級是這樣描述的: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
至于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印度的種姓制度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雖說種姓制度從1947年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后就被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后一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制度的影響確依然無處不在,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今我們在印度電影里看到的演員大多數(shù)都是高種姓,雖也有低種姓的存在,但演繹的一般就是乞丐之類的,基本擔任不了主演,連重要配角都撈不到。如果一部電影用了低種姓主演,那么印度人民是拒絕觀看的。
我還記得一直新聞中報道過印度飛機上的高種姓空乘拒絕給低種姓乘客服務,并且這位空乘認為她是合法的。由此可以看出種姓制度滲透的有多深,即使廢除了又如何,掃廁所,打掃大街等活計還不是低種姓來干,高種姓會來做這嗎?答案是否定的。
低種姓除了為高種姓服務,還有背鍋。你看吧,印度是一個牛肉出口大國,牛肉可給印度帶來不少的經(jīng)濟利益,可是大家都知道印度人是殺牛也不吃牛肉的(穆斯林除外),那么“牛肉出口大國”這個稱號來得就有點意思了。
從事屠宰行業(yè)的達利人是低種姓,經(jīng)常會受到“保牛一族”的圍攻,甚至于扒光了抽鞭子,警察卻無動于衷,不聞不問。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種姓貴族也是吃肉的,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吃肉自然也就有了屠殺。
印度這個奇葩的國度,現(xiàn)如今走了一條不印不洋的道路,而且還有越走越遠,越走越黑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