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公元265年,司馬炎從司馬昭手中繼承了晉王的爵位,數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在登基稱帝后,司馬炎對于曹奐可謂厚待。魏國滅亡后,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不僅沒有被殺,還在西晉王朝繼續保持較高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司馬炎篡位后厚待曹奐,劉裕篡位后是怎么對待司馬家族的?
一
首先,在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西晉后,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由此,對于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奐,其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當然,就司馬炎來說,之所以厚待曹奐,也是受到了魏文帝曹丕厚待漢獻帝劉協的影響。在漢末三國時期,亡國之君的待遇超過了古代歷史上的其他朝代,比如蜀漢后主劉禪、東吳皇帝孫皓也獲得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結局。不過,就司馬炎建立的晉朝,在被劉裕篡位后,后者卻對司馬家族斬草除根。
二
公元419年,東晉權臣劉裕指派王韶之縊殺晉安帝,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日(7月10日),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東晉滅亡后,司馬德文被劉裕廢為零陵王,同年九月,劉裕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時年36歲,死后葬于沖平陵。在這之后,劉裕繼續對司馬家族斬草除根。那么,問題來了,對于宋武帝劉裕,已經奪取了東晉王朝的江山,為什么不愿意放過司馬懿的后人呢?換而言之,劉裕為什么不像司馬炎一樣厚待曹奐呢?
三
對此,在筆者看來,宋武帝劉裕之所以殺了司馬德文等司馬家族的人,主要原因還是確保自己和后代可以坐穩江山。一方面,對于東晉王朝來說,大權基本上掌握王謝袁蕭等世家大族手中,而對于劉裕本人來說,則出生于草根。在此基礎上,王謝袁蕭等世家大族比較支持司馬氏,而劉裕的推行的策略,很多還和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相沖突。所以,因為擔心這些世家大族可能之后幫助司馬氏的后人復國,劉裕決定司馬家族斬草除根,斷了這些人想要復國的念想。
四
最后,對于文治武功的劉裕,不是非常害怕司馬氏的殘余勢力。但是,劉裕在登基稱帝時,已經57歲左右。即便是在古代歷史上的皇帝中,57歲已經是高齡了。但是,非常不巧的是,劉裕在40多歲后才有了兒子。在此基礎上,因為兒子的年齡較小,若干年很難完全掌控朝廷的局勢。為了避免之后的隱患,宋武帝劉裕才對司馬炎的后人如此殘忍。值得注意的是,宋武帝劉裕沒有后代東晉王朝的末代皇帝,對于宋武帝劉裕所建立的南朝宋,其末代皇帝也篡位大臣的殺害。根據史料記載,公元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被迫禪位于蕭道成。同年五月六日,被殺于丹陽宮,終年十三歲。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