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我們知道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遺傳和生存的環境因素對于性格特點、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影響。
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的孩子,為什么還會產生不同的差異,出生順序對個體的影響,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心理學家弗蘭克·薩洛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對美國人出生順序的研究,他說在許多家庭里,老大會讀哈弗,而老二則不行。
先出生的人真的更加聰明嗎?是什么造成了彼此的差異呢?
先出生的真的就聰明嗎?
心理學家桑瓊以及助手解釋了出生順序對于孩子智力的影響,并提出了家庭平均智力的理論。他們通過實驗進行了數據分析,實驗并不是要求被試者做什么,也不直接去接觸被試者,他們的數據來自一項營養不良對兒童智力影響的調查。
他們通過這項調查結果的數據和結論,分析了出生順序在智力測驗中得分的關系。
實驗結果表明出生順序與智力測驗的得分相關,但隨著家庭成分的增加得分在減少,同時隨著出生順序的增加而在下降。
實驗可以用平均智力貢獻來解釋,假如一個三口之家,由父母和1個孩子組成,為了得到確切的分數,給予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一個“智力值”,設置成人為100,新生兒智力值為0,每成長一歲加5分。
那么三口之間的平均智力貢獻就是100+100+0除以3,平均值就是66.7.例如兩年之后第二個孩子出生,這個家庭平均智力貢獻就是100+100+10+0除以4,這個智力值就是55.這個值代表這個家庭平均智力水平,而不是代表個人的智商。
從數據來看顯然第一個孩子所處的家庭智力水平是最好的,但是對于獨生子女的問題上,并不是完全可以按照他們的理論來實現的。
獨生子女相當于具有四個孩子家庭中,老大的智力水平。從研究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出生順序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先出生的不一定完全是比之后的孩子聰明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所處的家庭智力環境是很好的。
中間的孩子多平庸嗎?
在咨詢的時候,有一個來訪者講述了她在家庭中形成的困擾,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
姐姐與自己的年齡相差了7歲,而弟弟與自己的年齡相差了2歲。姐姐的學習成績很好,從小就在姐姐的光環下成長,而弟弟是家中的寶,做錯了什么都沒有人責怪。
唯獨自己感受不到父母和家人的關心,她非常的自卑,從心底里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父母的愛,嚴重的自責感讓她感覺到痛苦。
我們說長子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也會受到更多的重視,出類拔萃的人有很多,而最小的孩子常常是最受寵的那一個,獲得關注也很多。
唯獨排名在中間出生的孩子,沒有得到過父母全部的關愛和關注。
專家認為在多女子的家庭中,孩子常成U型發展,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孩子獲得的資源較多,在自信心等方面也會按照U型去發展,也就是相對于中間出生的孩子,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出生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當你做出與你兄長相反的行為時,會獲得關注,這個現象叫做“抗同一性”。
如果第一個孩子成績優異、勤學苦讀,第二個孩子很容易變得懶散墮落,而后者可能與其又有一個抗同一性,形成勤快的性格。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間出生的孩子,就會顯得有些平庸了。
但是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命運的車輪也抵擋不過你想要掙扎的勇氣。在《為理想而造反》一書,講述了一個很叛逆的年輕人后來成為了一個受人尊敬的領袖。
無論你處在什么位置上,原生家庭的痛不是你墮落的借口和原因,叛逆的你也只是在表達著自己對于愛的需求。當你內心真正的開始造反,去攻擊你的卑微和懦弱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是平庸者。
出生順序有利于我們對于孩子的理解和溝通
1、對于老大,家長應該更明智的去理解和教育,避免過度的壓力,讓他理解不是凡事都爭第一的重要性。
2、對于中間的孩子,應該減輕其受擠壓的痛苦,幫助其積極樂觀,實現自我價值。
3、對于最小的孩子,家長應該避免過度驕縱帶來的后果。
資源分配
在智力環境下,我們知道老大會享有最好的智力環境,并且在實際的資源分配上,也更加的占有優勢。
在帶領弟妹的行為發展中,很容易成長和發揮出自身的社會技能,常扮演“老師”的形象,要時刻要求自己,因為自己是他人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前提下,會獲得更多的責任意識。
親和程度
當一對夫妻有了自己第一個孩子,是一件令他們為之興奮和高興的事情,因此對于孩子的關愛和關注度上會給予更多。
隨著出生順序,子女與父母的親合程度會逐漸降低。第一個孩子是與父母相處時間最長的,也是與父母最親合的。在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需求時,內心更容易健康發展,精神世界也更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