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周邊衛星地圖
提起曹操與劉備大漢中之爭,所有人都認為是劉備最終占領漢中,獲得大勝。似乎是如此啊,從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隨后劉備稱王漢中,繼而稱帝建蜀國。
阿呆這里要說的是:曹操非常明智,表面上是失敗了,卻避免了后來的災禍,其實是真正的勝利。
阿呆這樣說,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都會說:阿呆,你果然在說夢話。
阿呆認為:真正的軍事家戰略家,關鍵不是在于如何一味的進攻,而是在該撤退的時候懂得撤退。就像高超的駕駛員,不是體現在于會踩油門加速,而是關鍵時候會踩剎車。
那么,咱們分析分析看看。
漢中,對于劉備來說,是必爭之地,是益州的北大門,漢中沒拿到,則大門關不上,曹魏就能時刻進攻益州。漢中必須爭,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漢中,對于曹操來說,是必爭之地,是征討益州的必進之門。保住漢中,就是站在了益州的門口,隨時可以沖進去。
阿呆有個觀點,其實劉備沒有必要非要全部拿下漢中,應該將漢中盆地留給曹操,這個戰略安排,將對以后非常有利。
秦嶺棧道
劉備沒這么想,諸葛亮也沒這樣想,法正更沒這樣想。
為什么呢?劉備沒有翻越過過秦嶺,諸葛亮當時也沒有過。法正也許翻越過,但他是戰術家,不是戰略家,沒這種眼光和思維。
曹操為什么主動退出漢中,不是因為夏侯淵戰敗,漢中局勢不利,而是他清楚地知道秦嶺天塹的厲害。
曹操有兩次翻越秦嶺的經歷。
建安二十年(215)三月,曹操在平定隴右和隴西郡后,為了進一步圖取益州,率兵十萬經今甘肅徽縣和鳳縣進軍漢中。這次的時間是陽春三月,進軍線路是走的陳倉道。
建安二十三(218)年九月,曹操帶領在在洛陽訓練好的精兵十萬,氣勢洶洶地要增援漢中戰場。卻意外地在長安停留了四個多月。219年3月趕到漢中時候,夏侯淵已死,漢中局勢已經改變。
這其中有個疑問,曹操為什么不馬不停蹄地趕到漢中,卻在秦嶺以北的長安停留達到4個多月。
阿呆是漢中人,熟悉漢中的氣候和地理。阿呆要說的是:曹操比誰都著急,但是他沒有辦法,因為秦嶺天塹將他和十萬精兵,擋在了外面。
秦嶺,是中國氣候和地理的分界線,分水嶺。高聳入云,如同一個巨大的屏障。東西八百余里,南北三百里。翻越秦嶺的四條蜀道,都是在高山、峽谷、溪流之間跨越,很多地方必須假設棧道才能通過。行軍翻越秦嶺,最快也要七天時間。
曹操來晚了。農歷九月正是秦嶺的秋雨季節。秋雨時節,溪流暴漲,道路濕滑,翻越秦嶺幾乎是不可能的。十萬軍隊搞不好就會困死在大山和峽谷之中。曹操走過陳倉道,他清楚道路的情況,他不敢冒這個險。秋雨之后又是冬季,高海拔,冰雪覆蓋,行軍更加不可能,十萬精兵可能會全部葬身在莽莽的秦嶺大山中。
曹操只能等,等到陽春二月底,秦嶺山中冰雪融化,氣候變暖和。所以曹操的兵馬是在219年三月走褒斜道進入的漢中。
秦嶺棧道
好,咱們回到前面的問題。
曹操在經歷這次翻越秦嶺后,在漢中同劉備相持。劉備當時也是筋疲力盡了,“男可戰,女可運”,到了全民戰爭的最后階段了。
曹操在僅僅相持了一個多月后,五月主動撤兵,退出漢中。
這是因為,曹操太清楚漢中的地形了,太清楚漢中作戰的艱難了。糧草和兵馬要從長安運輸過來,簡直太困難了。如果再僵持到秋季,曹操和他的兵馬就完全會困死在漢中。所以,他早早地撤兵了。
曹操第一次從陳倉道進入漢中的路上,曾經寫過《晨上大散關》,詩中發出了“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墜谷間”的感嘆。219年走褒斜道時候,感嘆“五百石穴耳”,五百里的架空棧道啊。
那么,為什么說曹操撤退是勝利了呢?
阿呆要說的是,劉備諸葛亮如果走過秦嶺棧道,他們絕對不會這么拼死搶漢中的。
三國時漢中道路及防御圖
如果把漢中盆地留給曹操,會怎樣呢?
第一, 給了曹操一個希望,一個機會,一個進軍益州的機會。也給曹操了一個陷坑。
第二, 曹操將會在漢中用張郃等將領,并駐扎重兵,準備進軍益州,消滅劉備。
很多人要笑了,這是引狼入室。阿呆卻說,是關門打狗。
1、 進入漢中,并不意味著就能進攻益州。這里有第二道防線:大巴山。大巴山雖然沒有秦嶺險峻,但也是十分難行的。更重要的是,從漢中進攻益州,只有兩條道路可以行軍。一條是金牛道,一條是米倉道。還有條水路是西漢水(嘉陵江)。這就意味著,漢中只是個甕城,雖然進了城門,但只是進了第一道門。
2、 只要守住這三條線路,曹操的魏軍是無法進入益州的。金牛道好守,有棋盤關、明月峽、劍門關這些天塹。西漢水也好守,曹操要走西漢水的話,需要繞道涼州地界,何況水路是曹魏的弱項,更何況西漢水上有葭萌關扼守。剩下的就是米倉道了。這是漢中翻越巴山到巴中、閬中的道,張郃從瓦隘口逃跑回漢中,走的就是這條道。這條道上也有大巴關等險要關口,同樣是要在峽谷溪流的山澗中行軍,道路艱險狹小的。也是易守難攻的。只要多設幾道關口,是萬無一失的。
3、 曹操的大軍駐扎在漢中盆地,既不能放棄這個益州大門,也無法進攻益州。這就是個巨大的泥潭,讓曹魏的一只腿陷在里面,拔不出去。
劍門關
這樣的情景,對劉備的蜀漢是非常有利的。
1、 這樣曹魏面臨著兩個戰場對劉備,一個是荊州,一個是漢中,兩個戰場牽制著曹魏大量兵力。
2、 兩個戰場的互動,加上東吳孫權方面的聯盟配合,曹魏是多方受敵,無法集中兵力進攻某一方。
3、 漢中將成為一個無底洞。蜀漢對漢中魏軍,圍而不攻。一旦荊州方面吃緊,則漢中開戰。一旦漢中吃緊,則荊州大打出手。
4、 將漢中戰場變成一個消耗和拖垮魏軍的泥坑,只消耗,不消滅。始終讓漢中駐扎曹魏主力,形成對持和消耗。
米倉道上的諾水河
這一招,蜀漢之需要用很少的軍隊,守住關隘,就能牽制大量的魏軍。又可與荊州互動,保持兩面都不丟。可謂以逸待勞,以少勝多。用很小的力量去換取曹魏的消耗。遠比后來諸葛亮的勞師遠征的北伐要輕松的多,有效的多。
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漢室可興,霸業可成”,曹魏危矣。
所以,曹操的主動撤退,沒有給劉備這個機會,也沒有陷入這個泥潭。
所以,阿呆認為:曹操是大智慧,主動撤出漢中,避免了一場大災難,是勝利,而不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