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大多都有要講究些寓意,或是贊美,或是言志,總之不能太過隨便。尤其是古人,他們迷信名字對一生命運會有影響。不過總會有那么一些人,取名字就那么任性。
其中有一個人叫姬費王,或者稱之為晉穆侯,那個時候還是西周時代,還沒有發生烽火戲諸侯。晉穆侯娶了一位齊國女子做老婆,生了兩個兒子。晉穆侯給兒子取名就非常任性,他給大兒子取名叫仇,并立為太子,所以又被稱為太子仇;給小兒子取名叫成師。
有個叫師服的晉國人感慨:“晉侯給孩子取名字還真是奇怪啊。太子叫仇,仇就是仇恨的意思。小兒子卻叫成師,成師是個好名字,就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可世事的發展卻自有其規律?,F在嫡長子和幼子名字正好相反,這以后晉國能不亂嗎?”
我們現在看來師服的擔心那是杞人憂天了,取個名字罷了,怎么和國運扯到一塊去了?不過也不知道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還是師服真會算命,晉國后來還真亂了。這次混亂就起源于太子仇和公子成師,晉國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分裂,后世稱之為——曲沃代翼。
不過太子仇和公子成師到是沒直接起沖突,終太子仇一生還是穩穩壓制住公子成師的。晉穆侯去世后,太子沒能順利繼位,而是穆侯的弟弟晉殤叔奪了權。不過僅僅4年后,太子仇就殺了回來,擊敗晉殤叔復國,就是晉文侯(不是春秋五霸的晉文公哦),太子仇作了35年的晉侯(時間可真不短啊),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犬戎攻破了鎬京,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晉文侯死后傳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晉昭侯。
到了晉昭侯的時候,開始作出事情來了。也不知道晉昭侯腦袋是被門夾了還是被驢踢了,他一上臺就給了叔叔一份厚禮——分封。本來嘛,諸侯分封封地給自己的宗族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晉昭侯給他叔叔成師的封地可不一般,這個地方叫曲沃。曲沃可是個好地方,它是一個比當時晉國都城翼城還要大,還要繁華富足的地方。這是本末倒置,嚴重破壞了嫡庶尊卑的等級制度,也大大削弱了晉侯在晉國的威信和影響力。
其實,若這位成師是一位庸碌無為之人也許沒什么大事。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成師德行好、威望高,在晉國非常得人心,很多人都歸順他,最最重要的是,成師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晉昭侯將曲沃分封給成師,成師自此被稱為曲沃桓叔,雖然此時他已經58歲了,可依然壯心不已,一心想要取代翼城的晉國大宗。
昭侯7年(前739年),曲沃的第一次機會來了。晉昭侯被大臣潘父殺死,潘父想迎接桓叔入主晉都。雖然桓叔名聲很好,但此舉終究有悖于禮法,在晉人的堅決抵抗下,曲沃桓叔最終敗退回到了曲沃。晉昭侯的兒子晉孝侯繼位。
桓叔終究熬不過歲月,在遺憾中去世,他的兒子曲沃莊伯繼位,繼續同晉國大宗斗爭。晉孝侯15年(前724年),莊伯派人暗殺了晉孝侯,發動了第二次的進攻,此時晉國大宗一脈依然強大,莊伯也不得不敗退回曲沃。晉孝侯的兒子晉鄂侯繼位。
六年后(前718年)晉鄂侯死了,莊伯見此良機立馬發動了對翼的第三次進攻。此時的翼已經大不如前了,只得求助于周天子,周天子派虢公相助晉國才得以擊退莊伯。晉鄂侯之子晉哀侯被周天子立為晉國國君。
晉哀侯九年(前709年),此時莊伯已死,他的兒子曲沃武公繼承了曲沃的志向。曲沃武公聯合陘廷第四次對翼發動了進攻,相比于之前,這一次曲沃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晉哀侯被俘。雖然曲沃仍然沒有取得晉國,但至少說,曲沃在實力上已經占據了優勢了。
前705年,武公發動了第五次對翼的戰爭,晉哀侯之子晉小子侯被殺。周桓王是在看不過去了,派虢仲擊退了曲沃武公,而后立晉哀侯弟緡為晉侯。
28年后,晉侯緡28年(前678年),積攢了多年實力的曲沃武公在周天子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以雷霆之勢滅掉了晉侯緡,而后曲沃武公以厚禮賄賂周天子。木已成舟,周天子也只能面對現實,干脆認可了曲沃武公的身份,曲沃武公位列諸侯,又稱為晉武公。
歷經六十余年,曲沃桓叔成師一脈徹底打敗了晉文侯仇一脈,奪取了晉國正統的地位,以小宗篡奪大宗,被視為周朝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標事件。
曲沃代翼,一方面曲沃一脈掌政后,新的晉國充滿,著活力。自晉武公,后歷經晉獻公、晉惠公、晉文公、晉襄公、晉靈公、晉景公、晉悼公,晉國稱霸近200年。
然而另一方面,就如同后世的宋朝,趙匡胤黃袍加身得到了天下,便一心防備著屬下被人“黃袍加身”,最后搞出一個杯酒釋兵權。春秋時代的晉國可沒這么做,繼晉武公之后,他的兒子晉獻公深恐“曲沃代翼”的事情再次發生,大肆屠殺晉國宗室。晉文公稱霸的時代,設置三軍六卿,剝奪宗族人的權力。以至于最后卿族勢大,架空了晉侯的力量,三家分晉,取代了晉國。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報應。
?其實曲沃代翼的發生并不賴晉穆侯給兒子取得名字,畢竟拿名字來預示一個人的命運可沒什么科學道理可將。晉文侯在世之時曲沃桓叔可沒有對晉文侯產生一點威脅。曲沃代翼的真正根源在于晉昭侯,是他先破壞了規則、打破了秩序,才導致曲沃桓叔有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