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膾炙人口,《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著天公不作美借了曹操十萬只箭,把忌賢妒能的周瑜氣了個半死。
孰不知歷史上真正向曹操借箭的并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三國志》裴松之注載,赤壁之戰后,曹操又來攻東吳的濡須(現安徽省無為縣城北),孫權與曹操相距一個月有余,孫權乘著大船來偷窺曹操。曹操命令軍士萬箭齊發,一下就把孫權的大船一側射成了刺猬,船一下就偏了。于是孫權命令把大船轉過來,另一面朝向曹軍,曹軍不斷放箭,兩邊受箭一樣,船就平了。孫權就帶著刺猬大船回去了。
裴松之本著讓歷史更精彩的原則,同時還提供了另一個版本:孫權屢屢偷襲曹軍,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諸將都認為是小股部隊又來偷襲了,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轉了幾圈,借不到箭,于是就回去了。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曹操看見孫權的小股部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兩相僵持之間,孫權給曹操寫了一封信,說:“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水漲起來了,你快點走吧。”寫完了正面,又在反面寫上:“你曹操不死,我睡覺也不安生呀!”曹操看了信,哀嘆道,孫權不欺騙我呀,水要漲了,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就撤軍回去了。
看裴松之的故事,一個借著了箭,一個沒借著箭。而《三國演義》民間傳說在神化諸葛亮的過程中,就將草船借箭的事故借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