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封邦建國)的原始含義。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時期,周王在保證周王室強大的情況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劃分給諸侯的社會制度。秦始皇統--全國后廢除分封制,漢初郡縣制與分封制并存,魏晉后雖有分封但其性質不同。
分封制概況
2.概況
西周的大分封第一次發生在武王滅商之后, 第二次在周公東征平定武庚、管、蔡之亂以后。周公旦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周公旦系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孔子終生倡導的禮樂制度據說就是周公制訂的。)
3.主要內容
周王直接統治國都附近的王畿地區(指鎬京、洛邑及其周圍地區)。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給諸侯,建立諸侯國, 讓他們鎮守疆土,保衛王室。封國國君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級,五級以下的“附庸”附屬于附近較大的封國。不僅周天子要分封諸侯,諸侯在其封國內也要進行分封。層層分封,形成“天子-諸候-卿大夫-士”森嚴的等級。庶人或奴隸為直接的生產者。
森嚴的等級
4.目的:(天下歸周)
對王幾以外的廣大地區進行有效的統治, 即所謂“封邦建國,廣建諸侯,以藩衛宗周”;分封的過程也是周人不斷擴展勢力范圍的過程。
5.分封對象
姬姓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古圣先王后裔、殷人后裔)。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他們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戰略之地;周人把殷商遺民遷徙到姬姓封國區域內以利監督;還恢復了一些被商滅掉的古國以牽制商人。
(1)王族之國,如武王弟周公旦封魯
(2)功臣治國,如姜尚封齊
(3)古圣先王后裔之國,如黃帝后裔被封于祝
(4)殷人后裔之國,如商紂王庶兄微子啟封于宋
6.特點
(1)天下共主——周王,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于周王的命令。
(2)西周諸侯國與王室的關系比商代附屬國密切,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3)層層分封。
(4)分封制將親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結合在一起,有利于社會和諧
7.作用
(1)穩定了統治秩序,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城。
(2)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國家和方國聯盟狀態,國家政權由松散走向緊密,是一種制度創新。
8.局限(瓦解的原因)
封國諸侯是世襲的,諸侯在自己的封國之內享有行政、軍事、經濟等權力(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稅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周王無法對諸侯勢力進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諸侯國勢力增強,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
部分資料引自柳合青老師歷史教程。每天一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今后會有更有用的資料不斷放送給大家,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