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劉淵
生卒時間:(249-254)-310年,沒有準確的出生年份
在位時間:稱王6年,登基為帝僅2年
出身: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后代 ,南匈奴單于于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
如何上位:割據關中等地,建立漢趙,也叫前漢政權,從而登基稱帝;
如何死的:病死;
帝號含義:前趙光文帝;
年號含義:元熙、永鳳、河瑞,河瑞是因為當年在汾水河撈到了一個據說是王莽時代的玉璽,認為是天命所歸,所以改年號為河瑞。
主要輔助大臣:劉宣、劉聰、石勒;
生平:
劉淵匈奴貴族出身,其父在曹操時期被降服,歸順曹操。曹操將他們部落分為五部,分別居住在晉陽一帶。
劉淵自小就非常聰明好學,熟讀各種儒家經典和兵法書籍,還勤練箭術馬術等。而且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與李雄、桓溫等人一樣,從小就受人矚目,紛紛以為是大才,必成大業。各種異象傳說也很多,這已經是歷史的套路了,基本上所有最后當上皇帝的,特別是開國之君,都是有很多異象傳說的,否則古人解釋不了他為什么可以登上皇位。只能用天意來解釋,而且從小就與常人不同,有異象的人就是天意所屬。
所以,當劉淵在晉朝為人質時(少數民族派長子到朝廷當人質,以示忠心,防止反叛),就有很多人因為看到劉淵長相異常,而且能文能武、談吐不凡,所以認為其掌握權力必然會自立,無法管制,一再要求皇帝不能重用他,甚至要求殺掉他。
但這種人既然有對手,就必然有朋友,朝中也有和他交往,認為他能為朝廷辦事的人,所以皇帝司馬炎、司馬衷等人當政的時候,都沒有殺他。
劉淵在建鄴當人質的苦逼日子,一直等到279年父親劉豹去世后,才有所改變。這個時候,劉淵估計在20歲到25歲之間,被司馬炎任命他為代理左部帥,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但因為太過引人矚目,長期招到司馬家族和朝廷大臣們的忌諱,始終認為他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估計一個人真的可以從外表看出他的野心和能力,所以劉淵一直被控制在建鄴,在晉朝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不得動彈。連劉淵要回去參加父親的葬禮都沒有得到批準。
一直等到304年,劉淵的生命剩下最后6年,才因為司馬氏皇室八王之亂,司馬穎奪權成功后,因為需要利用劉淵的才能,所以任命他為代理輔國將軍,協助司馬穎守衛北城的城防。沒多久,司馬勝等人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穎害怕打不贏。所以在劉淵的多次勸說,并保證回去組織其部落兵馬支持司馬穎后,才終于獲得同意離開建鄴,回到部落中。
劉淵一回去,其叔祖劉宣和部落主要成員等人,早已經密謀準備好迎接劉淵回歸,重振匈奴的輝煌。所以劉淵立馬被匈奴人推舉為大單于,統領整個匈奴民族,不到一個月,就集聚了超過五萬人的兵馬。并定都一個叫離石的地方。后來沒多久,司馬穎戰敗逃離建鄴,劉淵還計劃去救援,但其他人都勸他說:晉朝漢人對我們族人如奴隸,現在他們內部自相殘殺,是天意如此。因為大單于您有德,所以上天將會把天下授予我們匈奴族。
劉淵聽后深以為然,并且開始為自己稱霸天下、自立為帝找到了借口,也是后世歷史上很多非漢族人稱帝常用的借口,那就是:夫帝王豈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東夷,顧惟德所授耳。意思就是說,皇帝并不是固定給誰做的,大禹是西戎、周文王是東夷,都不是中原漢族,皇帝就是有德者居之而已。
而且,劉淵認為,現在的匈奴士兵相對于晉朝士兵來說,可以以一當十,只要戰鼓一響,打擊晉朝簡直就是摧枯拉朽,征服晉朝完全不在話下。就算不能征服整個天下,成就如漢高祖劉邦這樣的偉業,最起碼也可以像曹操這樣,割據北方,自成一體,不再受漢人的欺壓。
劉淵也明白,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在漢人看來,是低人一等的,只是蠻夷而已。所以他也想好了,為什么劉備僅僅占有益州這么一小塊地方,就可以對抗中原呢,那是因為漢朝統治幾百年,劉姓皇族的統治已經太深入人心了。所以他就計劃用自己是漢朝和親公主后裔的身份來實行統治,而且他們家也早都改姓了劉了,不再是完全的匈奴人了。再不行就追認、尊奉后主劉禪,繼承蜀漢的國祚,增加自己的正當性。
可見在古代,草原民族就算擁有了強大的武力,也不得不謹慎對待漢族的鄙視壓力。文化的威力是如此的強大,強大到擁有無敵騎兵的草原霸主都不得不扯上劉邦的血統來為自己壯膽。文化力,很多時候是真的要勝過武力,包括在抗日戰爭時期,面臨亡國的境況時,文化力也能力挽狂瀾,促使民族團結一心,屹立不倒。
所以,劉淵下定決心,要逐鹿中原,取代晉室統治天下。在304年設置祭壇,自稱漢王,定年號為元熙,暑置百官,任命劉宣為丞相,其他匈奴貴族及家族子弟各有封賞,史稱“漢趙或前漢”的匈奴仿照漢族的政權正式成立,拉開了五胡亂華,少數民族割據中原大地的序幕。
305年,劉淵多次打敗司馬家各個諸侯王的進攻,還攻下了太原等地,擴大了自己地盤。因為當年離石發生饑荒,因此離開離石,進入蒲子,以蒲子作為臨時都城。計劃奪取長安為基地,并作為真正的都城,然后在占領洛陽及周邊城池,背靠關中平原的豐厚資源,像劉邦那樣爭霸天下。
因為劉淵崛起太快,而且很快便打敗了晉朝的進攻,讓劉淵一下子成為了各地少數民族的榜樣和英雄,自從漢武帝以來,終于有人可以帶領他們對抗漢族的強兵和欺壓了,其實當時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時間都還是比較苦逼的,根本無力反抗漢民族的軍隊和強勢。所以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于征、東萊人王彌以及石勒等人都相繼投降劉淵,劉淵都給他們一一封官,一起進攻中原。
308年,在成都的李雄稱帝兩年后,也是司馬衷死后一年,劉淵正式稱帝,該年號為永鳳,任命其長子劉和為大司馬、大將軍。
稱帝后,劉淵開始按計劃進攻洛陽等大城市,由其子劉聰領兵,也就是他毒死晉懷帝司馬熾的那個。但這次進攻被弘農太守垣延用計謀假稱投降,然后乘夜晚偷襲,劉聰大敗而回。
第二年,309年,劉淵再次派劉聰攻擊洛陽,又被司馬越的下屬,參軍孫詢、將軍丘光、樓裒等人率領三千兵馬,從宣陽門突擊,大破劉聰軍,并斬殺其將領呼延朗,損失慘重。劉聰看到無法攻克洛陽,只能暫時退兵,劉淵第二次南侵失敗。騎兵無論攻擊力有多強,始終在
310年。劉淵病逝,其長子劉和繼位。同年,屢立戰功、掌握軍權的劉聰不服,帶兵攻入都城,殺死劉和取而代之。后世的李世民是在其熊未上位前找借口將其截殺,劉聰是更野蠻的弒君奪位。權力的詛咒不放過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民族,骨肉殘殺輪回不斷。權力的欲望、生存的恐懼,是最大的驅動力。
劉聰手握軍權,鞏固了自己的位置,在位長達8年。
311年,劉聰大將石勒在苦縣消滅西晉主力部隊十萬。同年劉聰養子劉曜、王彌攻破洛陽,虜走晉懷帝司馬熾,殺害晉朝官員百姓三萬余人,史稱永嘉之亂。 晉懷帝于次年被劉聰毒殺。東晉擁立晉愍帝司馬鄴在長安登基。
316年,劉聰派劉曜攻破長安,俘晉愍帝,晉滅亡。劉聰軍事果然一流,連破兩座古都大城,兩個皇帝被抓殺死,也算是歷史第一人了。
在318年7月劉聰去世,傳位給太子劉粲。因為劉聰年輕去世,留下的皇后貴妃都很年輕,劉粲即位后沉迷酒色,連父親的葬禮都未辦完,就開始與其父的四位皇后淫亂(劉聰一共立了7為皇后,按上下左右稱呼,上皇后下皇后之類的)。后來又誅殺輔政大臣,將軍政大事全權交給靳準(劉沖的一個皇后的兄弟,按禮劉粲叫舅舅,但他后來又立勒準的女兒為皇后,從舅舅變成岳父)決斷。
8月靳準發動叛亂,派兵士抓住劉粲后將他殺害。然后屠殺所有在都城的所有劉氏族人后,向晉朝投降稱臣,這個勒準竟然不敢稱帝,只是自號大將軍、漢天王。
這胡人建立前趙也是夠亂,前幾年弟弟剛殺完兄,現在又輪到岳父殺害女婿,權力之下,鮮血淋漓。
12月,事情再次發生反轉,靳準屠殺劉氏、投降晉朝。隨即石勒派兵討伐勒準,鎮守長安的劉耀聽到消息后,也隨即發兵攻向平陽,在半路遇到從平陽出逃的太保、太傅等官員,在他們的擁戴下,劉耀登基為帝,繼承劉淵的家業。然后劉耀封石勒為大將軍,兩路夾擊平陽。
聽聞大軍將至,勒準堂弟靳明、靳康和左車騎將軍喬泰、右車騎將軍王騰等人一起合謀將勒準殺死,向劉耀投降。石勒見勒明等人沒有向自己投降,大怒,因此攻打平陽城。后來劉耀派兵接應勒明出城投降,石勒入城后大肆破壞,焚燒宮殿。靳氏家族被劉耀屠殺一盡,連勒明也沒有放過。但劉耀對石勒的行為卻無可奈何。
319年,劉耀認為劉淵當初毫無骨氣,為討好漢人百姓,竟然奉劉邦及后代為祖,認為應該恢復供奉匈奴祖先,因為改宗廟祭祀。
這一年,劉耀顧忌石勒的勢力,因此大封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加殊禮,以河內24郡封石勒為趙王。自此,后趙成立,開始兩趙爭霸。
328年,石勒派兵攻打劉耀,劉耀兵敗被殺;其子劉熙攝政,但329年又被石勒軍隊抓獲,前趙正式滅亡,前后共23年,但其中的斗爭、權力更替,和一個百年王朝也沒什么區別。這種故事,還在不斷的循環上演中,一直持續 兩千年。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劉淵是第一個在中原割據并以少數民族身份稱帝的人,給后來的五胡亂華、少數民族夢想征服天下、統治漢民族樹立了極壞的榜樣。給天下帶來上百年的動亂和屠殺。因為劉淵自小熟讀儒家經典,家族和其匈奴五部都已經有非常高的漢化程度,所以才失去了畏懼之心,妄想成為統一中原、統治中原的皇帝。他還以劉邦的后代自居,承接劉禪的統治權,成立前漢政權。為后來的少數民族稱帝,找到了法理上的先例,進一步加劇了各民族之間的戰爭。
,